杂交鲟集约化养殖技术有哪些?需要注意什么事项?

养殖吧 2023-05-15 06:27 编辑:admin 265阅读

1 杂交鲟的苗种培育

1 苗种池 

    水泥池,椭圆形,四面无死角,抹光。鱼苗池用塑料薄膜贴面底,鱼种池用瓷砖贴面底,以免擦伤鱼体,且塑料薄膜要平整。有的生产单位就曾出现过由于塑料薄膜不平整造成鱼苗钻进缝隙而死亡的现象。鱼苗池一口,面积6平方米;鱼种池5口,每口面积9平方米。

2 苗种池的供排水 

    苗种池的供水采用多孔喷头式注水方式,这种方式既可给苗种池供水,又可以起到增氧作用。排水及水位调节采用塑料管,固定管口高度来控制水位。鱼苗阶段水位控制在40厘米左右,鱼体长到5厘米以上,水位控制在70厘米左右。

3 开口期的饲养管理 

饲料:我们使用水蚯蚓作为杂交鲟的开口期饲料,开始时将水蚯蚓则切碎成小段,用干净水清洗几次至无污液时再投喂,待鱼苗长到2厘米以上时再用整条水蚯蚓投喂。

温度及水位控制: 刚引进的杂交鲟鱼苗体质弱,对外界环境变化较为敏感。为了避免温度的骤然变化而造成应急反应,水温应控制在20℃左右,水位控制在40厘米左右。

投喂管理:由于开口期鱼苗体质弱,摄食能力不强,应加大投喂强度及次数。初期日投喂量按鱼体重的100%,以后随着色体的长大,日投喂量可以降至鱼体重的40%-50%。

4 配合饲料驯化 

    经过10天左右开口期的精心培育,杂交鲟鱼苗规格达到4―5厘米时,用配合饲料进行驯化。驯化饲料使用仔蟹料,开始时做成直径 0.3―0.5毫米的软颗粒饲料,加入适量的猪肝、豆油及微量元素,增加鱼苗对饲料的摄食效果和吸收利用。

2 杂交鲟的成鱼养殖

1 水源条件 

    鲟鱼养殖场位7l脑海市童燎水库坝下,利用空闲的鳗池改建而成。水库水质清洁,无污染,为饮用水水源,比较适合杂交鲟的养殖。 

2 鱼池 

    利用空闲的幼鳗池改造而成。长方形,水深0.1-1米,每口面积50―80平方米。进水口与整个养鳗池的供水沟相通,有闸门控制供水量;排水口也与养鳗池的排水沟相通;水位采用控制硬塑料管管口高度来调节水位高度。进排水及水位控制非常方便。

3 饲料 

    鱼种规格在20厘米以下时,用幼鳗饲料做成颗粒饲料投喂;鱼种规格达到20厘米以上时,用成鳗饲料做成颗粒饲料投喂。投喂次数及投喂量视鱼的吃食情况而定,鱼种阶段投喂次数一般5-8次/天,投喂量为鱼体重的10%-30%;成鱼阶段投喂次数一般2-4次/天,投喂量为体重的5%。10%。

杂交鲟集约化养殖技术有哪些?需要注意什么事项?杂交鲟的养殖技术要点:杂交鲟对水质的要求与西伯利亚鲟相近,一般要求酸碱度为7~8.5,水质清新,水体具有较高的硬度,最好有微流水的环境。主要以投喂配合饲料为主,饲料蛋白质量在40%以上。养殖过程中要注意水质管理、水温调控、及时分养、巡塘、调整投饵量,并做好病害预防措施。

杂交鲟对水质的要求与西伯利亚鲟相近,一般要求酸碱度为7~8.5,水质清新,水体具有较高的硬度,最好有微流水的环境。需要注意的是当水温超过33℃以上时最好有遮阴或降温设施,进行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时必须有增氧或充气设施。

杂交鲟栖息习性与史氏鲟相似。生存温度为1~33℃,10℃左右时生长缓慢,18~25℃是生长适宜温度,28℃以上摄食量减少,生长速度减慢,28℃以上摄食量减少,生长速度缓慢,33℃以上有死亡危险。幼鱼的食物以底栖生物、水蚯蚓和水昆虫为主;成鱼则以水生昆虫、底栖生物和小型鱼类为食;在饲养情况下,经过驯化,可摄食人工配合饲料。生长速度较快,经一年左右时间的饲养,规格可达6~10斤,养殖2周年体重可达20斤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