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珍菇不出菇补救措施(家养的秀珍菇为什么出了一次就不出了?)

养殖吧 2023-04-14 23:09 编辑:admin 296阅读

一、家养的秀珍菇为什么出了一次就不出了?

不出菇的原因很多。一是菌种的特性不适宜当下的温度。二是菌丝体后熟期没有达到。三是培养料面干燥,菇蕾无法形成。四是出菇环境,温差,湿度,光照不适宜

夏季高温一般不出菇。低温处理时间过短或温差不够也不易出菇。品种退化也易造成不出菇。菌包被细菌污染,表现为菌丝生长初期正常,后期菌包呈松软状,出黄水,造成不出菇。

二、发好菌迟迟不出菇怎么办?

造成菌丝发好后迟迟不出菇的原因有很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逐一排查,寻找具体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①了解菌株特性和质量:若菌株退化、出菇能力弱,稍受外界因素影响即会迟迟不出菇,减产甚至绝收。另外,要考虑食用菌品种的特性,早熟型品种在发菌完成后即可以开袋出菇,中熟型和后熟型品种有一段后熟期,需静置一段时间,等原基出来后方可开袋出菇。

②品种对温度的敏感性:有些品种需要一定的温差刺激或者搔菌刺激,如有些香菇、秀珍菇需要低温刺激才能出菇,蛹虫草栽培过程中一般需要搔菌处理才会出草旺盛。对于需要温差处理的品种应在发满菌后进行温差刺激,促使出菇。

③氧气:食用菌菇房内要有适宜的氧气含量,氧气含量太低不利于子实体的生长,容易造成不出菇或者畸形菇现象。必要时在菇房安装排气扇,定时换风,促使出菇。

三、怎么防止姬菇菌丝发好却迟迟不出菇现象?

谓“反包”就是秀珍菇栽培袋仅长出一批菇或未出菇,袋口就出现青霉、木霉等杂菌,随后变黑或腐烂,不出菇了。这种情况春季特别严重。生物体和环境条件是统一的,每种生物都要求在一个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生长繁殖。秀珍菇也不例外。只有了解掌握秀珍菇的生物学特性———对环境条件:温度、光照、水分、空气、酸碱度(培养基质PH值)、营养(培养料配制)等六方面的需求,才能在栽培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不失时机地创造条件满足其不同的需求。同时,还要考虑到秀珍菇在与其他微生物生存的竞争关系中,人为地创造一个既适合秀珍菇生长又有利于它与其他微生物竞争的最理想条件,才能获得优质,高产的栽培效果。   秀珍菇生长发育大致分为:菌丝生长和出菇二个阶段。在菌丝生长期最适合温度24℃左右,不需要光照,培养基含水量60!63%,空间相对湿度在80%以下,需要空气。在出菇阶段最适合温度1824℃,需要光线(三分阳、七分荫),空间相对湿度85~95%,需要空气(通风量较菌丝阶段大)。春季出菇的秀珍菇,其制袋时间为年底至翌年一、二月份进行。此时气温偏低,多数菇农都没有采取加温措施,而是把菌袋堆垒起来,用塑料布严密盖上(即“隐包”),靠其自然发热升温。殊不知秀珍菇菌丝生长时进行新陈代谢要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并释放出热量和水汽。靠其释放热量可能可以达到菌丝生长所需的温度,但也会造成环境缺氧,二氧化碳浓度过高,且局部(菌袋之间)温度过高的恶劣环境,必然致使菌丝发红、纤细、生活力下降。当开袋后外界杂菌掉入,菌丝没有抗靠能力,杂菌随之萌发生长起来。况且冬季气温低,暖和的“隐包”堆里成了害虫滋生避难的好场所。幼虫大量繁殖,在菌袋中自由进出,除了传播杂菌外还危害菌丝,所以“反包”严重是很自然的。   其次,菌袋灭菌不彻底。许多菇农为了节省投资,不用铁筐装袋灭菌,而是把菌袋装入大编织袋,再将编织袋堆积如山,然后盖上彩条布通入蒸汽灭菌。这种办法造成袋与袋之间无空隙,蒸汽穿透力差,难于到达中心菌袋,达不到彻底杀菌效果。当秀珍菇菌种移入菌袋后,杂菌慢慢复苏,与秀珍菇菌丝抗争,“反包”随即发生。   第三是菌种质量差。菌种质量好坏的标准主要有二方面,首先是菌种纯度,这是显而易见的;其次是菌种生活力。菌种生活力还包括菌龄和菌种培养环境。如果菌龄太长,菌丝生活力必然下降。此外,如果菌种培养环境不规范:温度过高或偏低、通风不良、光照强或不加温靠“隐包”,这样的菌种,菌丝生活力肯定很差。生产中使用已老化或“隐包”的菌种,接种后菌丝照样萌发、吃料,并且可以长满袋,但留在袋口的老菌块由于生活力差,很快退化或死亡,无力抵御开袋后外界杂菌的侵袭,甚至老菌块成了杂菌萌发的基质,“反包”现象必然严重。   第四是培养料选择和配制。食用菌培养料含水量要控制在60~63%,偏干或偏湿,不仅影响产量,而且灭菌也很难彻底。其次是培养料选择,如使用陈旧的麸皮、米糠,其中的油脂已氧化,在杀菌过程中温度较高,进一步加成作用,生成过氧化物,继而水解生成低级醛和酸;或在微生物作用下,油脂酸败变臭也产生醛和酮。这些“异味”直接影响秀珍菇菌丝生长。此外,锯木屑的纯度,原本用来培养食用菌的木屑必须是不含松、杉、樟的杂木木屑。可是现在菇农所用木屑,除了混有松、杉、樟木屑外,还掺有烘干木材(家具下脚料)或胶合板边角材料粉碎的木屑。家具木料为了防蛀常常经过福尔马林处理后烘干,胶合板,人造板则含有粘合剂尿素与糠醛制合而成的有机物质,这些物质经长时间高温杀菌会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挥发或产生影响菌丝生长和出菇的“异味”物质,如醛、氨等。有一菇农制4万袋秀珍菇,培养料不经发酵,接种后菌丝会生长很庆幸。但是,当菌丝走到2/3袋后就停止生长了,剖开菌袋用PH试纸一测,PH达到9。为何装袋时PH调至7左右,灭菌后菌丝已长2/3(正常情况PH会下降)PH值反而上升呢?这说明木屑中混有胶合板边角材粉碎的木屑,经高温分解产生尿素、醛,醛易挥发,量少没影响到菌丝生长。而尿素与水共热在尿素酶作用下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氨,速度很缓慢,经过20多天培养,氨的积累越来越多,而且氨与培养料中水结合形成氢氧化铵,改变了培养基质的PH值,致使菌丝停止生长,甚至腐烂。   食用菌栽培效益悬殊很大,它是一个新兴朝阳产业,前景广阔。然而,栽培技术性较强、难度大。除了掌握所栽培品种的生活条件外,还有菌株的选择、培养料的配制和杀菌、接种、栽培场所的消毒等环节都必须科学、规范精心安排操作,环环相扣。对病虫害应以防为主,综合治理,切不可贪便宜购买变质和混杂材料;不能图省工、减料马虎操作而导致杀菌不彻底。不能在病菌害虫侵袭时才喷洒农药。要知道,有些农药对食用菌菌丝、子实体也会致畸、致死。何况我国加入WTO后,各国的绿色壁垒森严,对农药检测非常严格,对检测到农药残留超标的产品一概封杀。

四、平菇菌袋长老皮不出菇请问怎么办?

1、平菇菌包长一层白皮,不出菇是因为温度过高、过低,湿度偏小等极端的环境,都能导致不出菇。

2、采取措施保持良好的通风换气和空气湿度,提高温差满足平菇的出菇条件,很快会出菇,菌袋料面过干很难在表面出菇了,这时继续正常管理,愿基会在菌袋和培养基的缝隙发生。

平菇(学名:Pleurotus ostreatus;又名侧耳、糙皮侧耳、蚝菇、黑牡丹菇,台湾又称秀珍菇)是担子菌门下伞菌目侧耳科一种类,是种相当常见的灰色食用菇。

平菇芽管不断分枝伸长,形成单核菌丝。性别不同的单核菌丝结合(质配)后,形成双核菌丝。双核菌丝在隔膜上有锁状联合。双核菌丝借助于锁状联合,不断进行细胞分裂,产生分枝,在环境适宜的条件下,无限地进行生长繁殖。

在子实层中,双核菌丝顶端产生担子,其遗传物质进行重组和分离,形成四个担孢子。孢子成熟后,从菌褶上弹射出来,完成一个生活周期。由于平菇栽培的种类繁多,作为生产者来说要能从外观简单区别常见的种类,以避免产销不对路。所以,本文也主要从外观上简要介绍平菇几个常见的栽培种类的形态特征。

①菌丝体。人工栽培的各个种菌丝体均白色,在琼脂培养基上洁白、浓密、气生菌丝多寡不等。

糙皮侧耳和美味侧耳:气生菌丝浓密,培养后期在气生菌丝上常出现黄色分泌物,从而出现“黄梢”现象。不形成菌皮。

平菇含丰富的营养物质,每百克于品含蛋白质20—23 克,而且氨基酸成分种类齐全,矿物质含量十分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