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长得像豹的猫
云猫和豹猫很你描述的都很像,看看吧
中 文 名 云猫
俗名别名 又叫石猫、石斑猫、草豹、小云豹、小云猫、豹皮。
原 产 地 在我国的分布,已属该种分布的东北部边缘地带,仅分布于云南中部景东无量山区、哀牢山区和云南西北部的大理、丽江地区; 国外则广泛分布于印度、尼泊尔、缅甸、泰国、老挝、越南、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
繁殖方式 胎生。一年之内养育两窝,每次只有2至4只幼崽。
历史起源 云猫是70年代中期才在我国发现的一种中小型食肉类,数量非常稀少,在我国已属渐危种甚至为濒危种。
习 性 因为它非常喜欢吃汁(椰子树和棕榈树上的),所以就出现了椰子猫、棕榈猫的别称。主要栖于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中亚热带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栖息海技一般为1500-2900m.。多在树上及河边陡壁上活动,所具有的长尾可以使其在树枝间迅速跑动、捕食,这是云猫与猫属其他动物所不同的特点。在云南中部山区,云猫的洞穴多为多石的地穴、土洞或树洞,且多在向阳的坡埂附近。云猫性喜单独活动。活动范围较大,领域大小约1.5-3.0km2。以小鼠、松鼠、鼯鼠、鸟类、鸟卵、蜥蜴、蛙类和昆虫(特别是马蜂类)等为主要食物,尚偷袭黑长臂猿、大型鸟类(如雉鸡、孔雀等)。
体 形 云猫体型略小于豹猫,体重约900-1500g,体长460-630mm
中 文 名 豹猫
俗名别名 山狸、野猫、狸子(商品名)、狸猫、麻狸、铜钱猫、石虎
英 文 名 Leopard cat
原 产 地 亚洲地区分布最广泛的小型猫科动物,广泛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南亚各地。包括: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朝鲜北部、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锡金、印度、孟加拉国、缅甸、泰国、老挝、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国内东北地区、华北、华中、华东、华南、四川、甘肃南部、云南、西藏东南部、海南岛都有分布。
繁殖方式 胎生。北方的豹猫繁殖有一定的季节性,一般春夏季繁殖,春节发情交配,妊娠期56天左右,5~6月产仔,每年1胎,每胎2~4仔,以2仔居多。出生10天后的小猫睁开眼睛,23天后能够吃固体食物,如果小猫被杀死,母猫可能在当年内再次发情,并再次产下幼崽。南方地区的豹猫一年四季都可繁殖。
历史起源
习 性 豹猫主要栖息于山地林区、郊野灌丛和林缘村寨附近。分布的海拔高度可从低海拔海岸带一直分布到海拔3000m高山林区。在半开阔的稀树灌丛生境中数量最多,浓密的原始森林、垦殖的人工林(如橡胶林、茶林等)和空旷的平原农耕地数量较少,干旱荒漠、沙丘几无分布。窝穴多在树洞、土洞、石块下或石缝中。豹猫的巢域大小,根据Rabinowitz(1990)在泰国对3个雄性和1个雌性的无线电跟踪研究为1.5~7.5kO,核心区为0.7~2.0kO。豹猫主要为树栖,攀爬能力强,在树上活动灵敏自如。夜行性,晨昏活动较多。独栖或成对活动。善游水,喜在水塘边、溪沟边、稻田边等近水之处活动和觅食,主要以鼠类、松鼠、飞鼠、兔类、蛙类、蜥蜴、蛇类、小型鸟类、昆虫等为食,也吃浆果、榕树果和部分嫩叶、嫩草,有时潜入村寨盗食鸡、鸭等家禽。
云豹――生活在中国南部,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和婆罗岛。
云豹的图片和详细介绍
ls都讲得很清楚,我也就不说什么了
- -但是,豹猫的脑袋不可能跟人一样大
没有哪只猫可以长到这种境界
豹的头是跟人差不多大的,要么你看到了豹子? 巨汗
更正、 有啊 它们是猫,花纹长得像豹子 所以叫豹猫 我还听说过不知道哪个国造的猫有豹子纹 ,是因为串进了豹子的毛色基因,几万美金一只呢
应该是孟加拉猫
1、概述:原产:南极
祖先:非洲豹交叉配种
起源:1963年
中型到大型,重量:55到90公斤。短而强壮。骨架不结定。长毛
二、谁知道这种蘑菇,土豆形状的。
马勃,俗称牛屎菇或马蹄包。属担子菌类马勃科。嫩时色白,圆球形如蘑菇,但较大,鲜美可食,嫩如豆腐。老则褐色而虚软,弹之有粉尘飞出,内部如海绵。含蛋白氨基酸、干酪基酸、尿素、麦角淄醇、类脂质、马勃素等。此外还含有磷酸、钠、铝、镁、硅酸、硫酸盐等。马勃为常用中药,主要用做于局部止血药,兼治咽喉痛、失音等。
多生于7月至9月雨水多的季节,分布于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甘肃、新疆、青海、江苏等地。
我是河北的我们家的人把它叫马蜂包。
三、桃如何砧木育种?
研究桃及其近缘属植物的遗传变异,选择培育桃砧木的一门科学技术。桃的忌地性明显、寿命短、根瘤线虫为害十分严重,产量损失可达15%左右。因此一些国家对桃的砧木育种十分重视。
发展简史
早期桃砧木的选种出现在桃嫁接繁殖兴起以后,虽然有较长的历史,但比桃品种的育种要晚。1936年,美国赫庆施(L.M.Hutchins)从中国云南省引进桃的实生后代,发现它们能抗根瘤线虫,进行了桃砧木的实生选种,这时才开始有桃砧木育种的记载。现在从事桃砧木育种的,只有美国、加拿大、法国和日本等少数几个国家。
育种目标
对桃砧木育种总的要求是培育亲和性良好,种子发芽率高或扦插生根容易,生长一致,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的砧木。从发展趋势看,一些国家把育种的重点放在育成半矮化和矮化砧木,和育成抗根瘤线虫砧木方面。桃砧木资源丰富,除桃而外,还有杏、李、扁桃、郁李等近缘属植物。20世纪40年代以来,仅中国就发掘出一批珍贵的桃砧木资源。其中如对根瘤线虫免疫的红花重瓣寿星桃和红根甘肃桃;抗根瘤线虫的云南毛桃、台湾苦桃、可作矮化砧木的毛樱桃(Prunus tomentosa Thunb.)、郁李(P.japo-nica Thunb.)和欧李(P.humilis Bge.);耐-40℃低温的珲春桃。充分研究和利用这些资源,可以培育出适应不同地区、不同用途的桃砧木。
育种途径
主要有下列三方面:①引种。日本为了选育桃的矮化砧木,引进了中国不同地区的毛樱桃、郁李进行嫁接比较试验。结果指出:郁李不仅矮化效果好,而且对产量、品质也有良好的影响。毛樱桃虽然矮化,但亲和力差,往往后期死亡。中国的研究也证明:毛樱桃有矮化效果,但在多湿、低洼地区,树势衰弱,容易死树。②实生选种。通过长期的实生选种,已经选出了许多适应不同地区桃砧木。在这些砧木中,有适应欧美国家生产需要的一些栽培品种实生苗;有适应中国暖湿的东南部地区,嫁接亲和性良好,成活率高,生长迅速健壮的毛桃(P.persica(L.)Batsch.);适应中国北部、东北、西北地区的山桃(P.davidiana Franch.);适应陕西、甘肃、新疆等省抗寒、耐旱、生长健壮的甘肃桃(P.kansuensis Rhed.)、陕甘山桃(P.potaninii Batal.)、新疆桃(P.ferganensis)(Kost.et Riab.)Kov.et Kost)、光核桃(P.mira Koehne)。20世纪70年代,加拿大哈诺试验站,从波兰引入中国北部的桃实生苗中,选出两个桃的矮化砧木新类型。一是西伯利亚C(Siberian C),早落叶,早结果,接穗品种芽的耐寒性强,比标准砧矮10~15%;另一为哈诺红(Harrow Blood),比标准砧矮20%。③杂交育种。种内杂交方面,吉田雅夫(1967)用日本野生桃赤芽、矮化的寿星桃和抗线虫的台湾苦桃、列玛格桃(Nemgard)为亲本进行杂交,从F2代中选育出筑波1―10号,具有不同生长势、不同叶色、抗不同线虫的砧木类型。温伯格(J.H.Wein-beger)用列玛格和红叶自然实生苗杂交,从F3代中选育出列玛红(Nemared),抗线虫,具有易与接穗品种区分的红色叶片。种间杂交有美国雷哥提(R.Rig-goti,1942)在桃和山桃的种间杂种中选出Riggoti N02的桃砧木,该砧木可用种子繁殖,实生苗生长相对一致,其杂种优势能对接穗品种发生影响。美国韩森(C.J.Hansen)用扁桃B×桃单系1-8-2的杂种实生群体中,选出了李属无性系Hansen 2168和Han-sen 536,与桃、李、扁桃都表现亲和,对南方根瘤线虫和爪哇根瘤线虫都有免疫性。法国用桃和李杂交,选出两个新砧木类型:迈拉比(Myrabi)抗线虫、耐旱、耐瘠;P2037结果早,耐涝、对线虫免疫。法国伯哈德(R.Bernhad,1949)在桃×扁桃的杂种中获得一些单株,易于繁殖,具有杂种优势,能适应贫瘠土地,抗钙质土引起的缺铁失绿症。从F2中选出了两个无性系GF 677和GF 557,嫁接树株型矮小,结果早,早期丰产。
桃种质资源
具有一定的遗传物质,在桃生产和育种上有利用价值植物的总称。其中包括有关种、品种、类型及其近缘植物。桃起源于中国西部。桃的染色体为2n=2x=16,自然状况下多为二倍体,偶有三倍体出现。以秋水仙素处理无性系,曾获得三倍体和四倍体类型,它们都是高度不育。
种及近缘种
包括桃、山桃、甘肃桃、新疆桃、陕甘山桃和光核桃均产于中国西部。栽培品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寒温带、暖温带及亚热带。其近缘植物尚有李、杏、梅、扁桃和毛樱桃等。
桃
世界上栽培桃多属此种。花有铃形和蔷薇形之分。果实大小、形状变异很大。果肉色泽有白、黄、红色。核有粘核、离核、软核,及椭圆形、扁圆形等区别,具深沟纹或呈蜂窝状孔纹,较毛桃和山桃大。世界上桃的著名品种如上海水蜜、肥城桃、爱保太(Elberta)、红港(Red Haven)等。它有4个变种:①油桃(Prunus persica var.nectarina Maxim.)又名李光桃。果皮光滑无毛。多为黄肉,也有白肉类型。性喜干燥,在湿润地区生长易感受细菌性斑点病、褐腐病,且易裂果。中国西北部甘肃敦煌等地有栽培。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为世界上油桃的主产地。年产量20万吨左右。此外,意、法、日等国也有生产。油桃为桃的突变体。树性、枝、叶、花、生长反应、结果习性、对冬季低温要求等方面和桃差异不大。但是油桃果面光滑无毛,这一特性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国际上有名的品种有Redgold、Flavortop、Red Diamond、Carolina Red等。②蟠桃(P.persica var.compressa Bean)果实扁平,果肉多为白色,但也有黄色。核小,扁圆形,有深刻纹。开花较一般圆桃早,有时易遭晚霜和低温为害。在甘肃、新疆还有无毛蟠桃,又名李光蟠桃,为蟠桃的一个类型。在育种上蟠桃与桃杂交,第一代便可得到蟠桃。著名的品种有撒花红、白芒、陈圃等。③寿星桃(P.persica var.densa Makino)树形极矮小。花重瓣,有大红、粉红、白色3种。为观赏桃树,可供砧木用和作为矮化桃的种质。④碧桃(P.persica var.du-plex Rehd.)花重瓣艳丽,多作观赏树种。中国吉林省珲春(43°N)还有一种珲春桃,为桃的新变型,能抗冬季低温-30℃,品质尚可,是培育抗寒品种的重要种质资源。
山桃
北方桃的主要砧木。抗寒、耐旱、耐盐,与桃亲和力良好。但不耐湿。地下水位高时易罹缺铁黄叶病和根癌病。有白花与红花两个变种。果实球形,直径约3厘米。核近球形,有孔纹和短沟纹(图1)。
陕甘山桃
桃的砧木。比山桃更耐旱。产于陕西、甘肃。花红色。叶片小,先端急尖。枝细长平垂。果实和核椭圆形,较山桃大,可资区别。
图1甘肃桃
分布在陕甘交界地区,海拔600~2000米的庆阳、平凉、天水等地。当地广泛用作砧木。抗旱力强,对线虫有抗性,为很有价值的砧木育种材料。与桃区别为冬芽无毛,核面无孔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观察,根系有红、白两种,白根与桃亲和力明显低于红根(图2)。
图2新疆桃
别名大宛桃。主产新疆。在苏联中亚细亚也作为地方品种栽培。叶与桃有明显区别,叶片侧脉直出叶缘,不结成网状。果实扁球形或近球形。离核粘核均有,核面具纵向平行的棱或纹,无点纹,为其最大异点。仁有苦甜之分。1978年中国西北果树资源调查时,又发现两个变种:一个在甘肃敦煌、金塔等地发现,定名为新疆蟠桃,另一个在张掖、酒泉、敦煌等地发现,定名为新疆油桃。
光核桃
又名西藏桃。主产西藏。云南西北部、四川西部也有分布。为桃的原始种。多生长于海拔1700~4200米。集中在雅鲁藏布江两岸。树体高大,树龄长达数百年以上。最长的有千年。栽培桃寿命短是生产上一个突出问题。西藏桃具有长寿种质,是可贵的种质资源。西藏桃含糖分高,味甜可食,但也有酸苦类型(图3)。从核型上分有3大类型:①光核型。与杏核很难区分,多分布在高海拔地区;②浅沟纹型。沟纹微微能见,近似新疆桃,但叶脉有别,为光核桃中分布最广的一种,果实小;③深沟纹型。分布在海拔2400米左右。核椭圆形,沟纹弯曲,分支少。果实较大,重50~90克,风味甜。形与普通桃接近,当地有栽培,抗线虫,可作砧木。是培育抗寒桃品种的良好原始材料。光核桃虽为桃属,但种子发芽习性与李、樱桃相似,子叶出土,为与其他种不同之处。
图3桃的近缘植物
有杏、李、樱桃、扁桃、欧李(P.humilis Bge.)等。多作砧木和育种材料。扁桃、杏、桃均较李对水涝敏感。利用李或桃李种间杂种作砧木,对粘重土壤的涝害有抵抗力。桃的矮化砧常用毛樱桃(P.tomentosa Thunb.),嫁接桃树,能使树体矮化,进行密植栽培,但不同地区栽植后反应不一,在多雨地区植株易死亡。毛樱桃类型较多,单株间也有差异,利用时应注意选择亲和力好,又适于当地生长的株系,进行无性繁殖。日本认为用郁李(P.japonica Thunb.),作桃的矮化砧木最为理想。桃根系易遭线虫为害,常导致减产,树势参差不齐,寿命缩短。现已发现杏、山桃、梅能抗根部线虫。是培育抗线虫砧木的有用种质资源。
桃种质资源研究
世界各国对桃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利用都十分重视。桃的主要生产国家都先后建立了种质保存机构。美国1980~1983年在加利福尼亚州戴维斯市建立的果树种质库,是美国核果类种质资源的主要保存单位,已收集桃种质1400余份。日本桃种质保存于筑波农林水产省果树试验场,现入圃保存的桃品种有350余份。苏联桃品种研究主要在尼基茨基植物园。中国由于地域辽阔,南北自然条件差异大,桃种质资源的保存,分别由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和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承担。现郑州果树所已收集、保存桃种质370余份(1989年)。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保存450余份(1989年)。
收集、保存和评价目的在于利用,一些种质资源常对解决栽培上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途径。1870年美国从上海水蜜桃的实生后代中选出了黄肉桃爱保太(Elberta),100多年来,在美国一直作为标准黄桃品种而被广泛地应用,迄今美国选育的许多黄桃品种都与它有着亲缘关系。日本夏季高温多雨,桃树常常徒长,发病严重,从中国引入上海水蜜桃,培育的后代既抗病又符合日本人口味,如今由上海水蜜转育而成的白桃,已成了日本的主栽品种。中国在70年代,从国外引进不少黄肉品种,如日本的罐桃5号、明星,美国的金童系、新泽西州系,进行试种和观察,为黄桃育种扩大了基因源套袋
保护果实和增进果实色泽的一项技术措施。在高温多湿、病虫害严重的地区,能有效地防止食心虫类、吸果夜蛾或马蜂等为害;能使果实底色转淡,果皮细嫩,着色鲜艳;可防止果实的日灼、减少果锈和裂果。套袋最初用于桃,苹果、梨、葡萄、枇杷等也常有应用。
纸袋多用旧报纸制作,费用低廉,通气性好,但易为风雨所破损。中国南部地区及日本,曾用美浓纸刷以柿漆的纸袋,具有抗水性,可连续使用2~3年。20世纪50年代,日本对纸袋加以改良,纸袋有单、双层之分,内、外两层颜色不同,以调节果实着色。还有将纸袋浸以杀菌剂,以加强防病能力。纸袋一般为长方形,大小依果实或果穗大小而异,一般为16~18厘米×20~24厘米,也有先套小袋,后套大袋的。
套袋时期,多数果树在疏果后进行,也可在主防害虫发生前进行。套袋前,往往先喷一次波尔多液,或其他杀菌剂以防病;为防止果锈或幼果期害虫,往往先套小袋,后套大袋。纸袋在采收前去掉,以增进果实上色,早熟品种采前7~10天,中晚熟品种采前10~15天去袋。去袋宜在阴天或傍晚阳光减弱时进行,免受阳光突然照射而发生日灼。或在去袋前数日先把纸袋底部撕破,使果实稍受弱光,强化表皮,以后完全去袋。有色品种的果实,在去袋后短时间内即可着色。
中国因套袋费资、费工、费时,只在特殊需要时才采取套袋措施。日本近一、二十年来,认为套袋会降低果实含糖量及维生素含量,故对优质苹果已不套袋,但在一些果树的栽培上仍沿用。其他国家在桃树上尚有应用。
果农朋友想了解桃苗育苗过程、特意做了一期视频、希望大家用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