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鲮鱼水花养殖技术(麦鲮鱼繁殖)

养殖吧 2022-12-25 16:35 编辑:admin 151阅读

1. 麦鲮鱼繁殖

野生鲮鱼可以在自然水域繁殖,不过首先需要满足一些条件。年龄是一个关键的条件,鲮鱼性成熟了之后才能繁殖。它们繁殖还需要在合适的时间,也就是水温最适宜的时候,一般是从每年的5月份开始,此时水温等各种条件都是比较适宜的。

2. 麦堎鱼花养殖

按50万尾每亩或80至100万尾每亩投放,经过20天的培育,便可长成2、5至3、0厘米的苗种,保证其成活率在百分之70左右。

科学投喂: 在麦鲮下池后的前7天,每天每亩投喂3至4斤黄豆浆液,分两至三次泼洒,泼洒要求全池洒到,需洒得均匀、滴细,并观察池中鱼苗的活动及摄食状况,及时调整投喂次数及数量。

定期注水:下池7天后要每隔3至4天加注新水一次,每次10至15厘米,通常加过3至4次,使池水深达1、2至1、5米即可,加水时应特别注意野杂鱼的混入。

3. 麦鲮鱼养殖技术

一亩鱼塘养1000尾鱼就可以了,如果超过这个量的话,就会对麦鲮鱼生长发育不利。

养鱼想要养的多,最好采用套养的方式,也就是在饲养多种鱼类,不同的鱼有自己的空间,比如鲢鱼会在中上层,草鱼在中下层,鲤鱼在底层,这样分开后互不干扰,而且还能最大化利用池塘空间。

4. 麦鲮鱼可自行繁殖吗?

土鲮鱼一般在4~9月产籽繁殖。

土鲮栖于南方水温较高的河流内,不耐低温,一般水温低于7℃时即不能生存,以藻类及水底腐殖质为食。产卵期4~9月。冬季在河床深水处越冬。分布于珠江流域及海南岛。为广东、广西的重要养殖对象,福建也有养殖,一年四季均产,10月份为捕捞旺季。

5. 麦鲮鱼繁殖技术

五个月应该有3到4条一斤。

麦鲮全称为麦瑞加拉鲮,是上世纪90年代从印度引进我国试养的新品种鱼,目前已成为我国各地池塘混养的优良品种,是两广和海南、福建、云南省一带重要经济型鱼种。麦鲮形状很像草鱼,身体较长、近似圆柱形,腹部圆而平直,背鳍处微隆,尾鳍宽,为深叉形,眼为红色。

麦鲮为底栖鱼类,喜活水,善跳跃,常靠近岸边觅食。其个体大,适应性强,无论在水库、湖泊、池塘、江河中都能正常生长,耐低氧和抗病能力较强,抗寒能力显著高于土鲮,当水温降至7℃时,仍能正常活动。麦鲮的生长速度比土鲮快,当年繁殖的鱼苗可生长成300克以上的个头,最大的个体可达8000克以上。麦鲮属杂食性鱼类,食性范围宽广,主要摄食浮游植物、高等植物、有机碎屑以及麦麸、玉米粉、花生麸等。

6. 麦蕙鱼怎么繁殖

生长:麦穗鱼是小型鱼类,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和食用价值,生长速度较快,常见个体的体长5~7厘米、体重10~20克,最大个体的体长可达15厘米以上、体重可达50克以上。

2、繁殖:麦穗鱼只需1冬龄即达性成熟期,产卵期4~7月,条件适宜时一年可产两次卵,卵为沉性黏着卵,卵径约1.3毫米,雌鱼怀卵量约300~3000粒,产卵后雄鱼有护卵习性。

3、寿命:麦穗鱼的寿命一般3~4年,最长寿命可达5~6年之久,属典型的广适性鱼类,对水体的溶氧量、酸碱性、水温等环境因子都有很强的适应性,亦能适应比较差的水质。

综上所述,麦穗鱼一般能活3~4年,最长可达5~6年。麦穗鱼是鲤科麦穗鱼小型淡水鱼类,俗称食蚊鱼、柳叶鱼、草生子等,我国除西部高原地区外各地普遍都有分布,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和食用价值,寿命一般3~4年,最长寿命可达5~6年。

7. 麦鲮鱼繁殖快不快

亲鱼培育 鲮鱼亲鱼可在池塘、水库等养殖水体选留,收集已达成熟年龄、体重较大、而且健壮无病的个体。

在亲鱼捕捞和装运中,因鲮鱼头小,游泳速度较快,善跳跃,为此要防止挂网和碰伤。还要防止缺氧浮头。收集亲鱼最好在冬季前进行。经过冬春两季培育,一般可以发育成熟。亲鱼池以面积2亩左右、水深1.5米为宜

8. 麦鲮鱼苗的养殖技术

麦鲮肯定是有胡须的。

麦鲮为底栖鱼类,喜活水,善跳跃,常靠近岸边觅食。其个体大,适应性强,无论在水库、湖泊、池塘、江河中都能正常生长,耐低氧和抗病能力较强,抗寒能力显著高于土鲮,当水温降至7℃时,仍能正常活动。麦鲮的生长速度比土鲮快,当年繁殖的鱼苗可生长成300克以上的个头,最大的个体可达8000克以上。麦鲮属杂食性鱼类,食性范围宽广,主要摄食浮游植物、高等植物、有机碎屑以及麦麸、玉米粉、花生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