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子(蔷薇科杏属果树)详细资料大全

养殖吧 2023-01-17 01:14 编辑:admin 208阅读

梅子(别称青梅),属蔷薇目,是果梅树结的果,但是一般观赏的梅花是另外几种梅。 果梅为蔷薇科杏属梅(Armeniaca mume Sieb.)植物。亦称青梅、梅子、酸梅。原产中国,是亚热带特产果树。

梅子性味甘平、果大、皮薄、有光泽、肉厚、核小、质脆细、汁多、酸度高、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胺基酸,具有酸中带甜的香味,被誉为“凉果之王”、“天然绿色保健食品”。

我国各地均有栽培,但以长江流域以南各省最多,江苏北部和河南南部也有少数品种,某些品种已在华北引种成功。日本和朝鲜也有。

基本介绍

中文学名 :梅子 别称 :青梅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Magnoliophyta 纲 :双子叶植物纲 Magnoliopsida 亚纲 :蔷薇亚纲 目 :蔷薇目 科 :蔷薇科 属 :杏属 种 :青梅 V. mangachapoi 分布区域 :北自黄河流域南侧,南至广东沿海,西起西藏波密,东达台湾岛。 植物学史,形态特征,分布范围,生活习性,主要价值,营养价值,药用价值,梅子腌制,话梅,乌梅,植物文化, 植物学史 梅原产我国南方,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无论作观赏或果树均有许多品种。许多类型不但露地栽培供观赏,还可以栽为盆花,制作梅桩。鲜花可提取香精,花、叶、根和种仁均可入药。果实可食、盐渍或干制,或熏制成乌梅入药,有止咳、止泻、生津、止渴之效。梅又能抗根线虫危害,可作核果类果树的砧木。 形态特征 小乔木,稀灌木,高4-10米;树皮浅灰色或带绿色,平滑;小枝绿色,光滑无毛。叶片卵形或椭圆形,长4-8厘米,宽2.5-5厘米,先端尾尖,基部宽楔形至圆形,叶边常具小锐锯齿,灰绿色,幼嫩时两面被短柔毛,成长时逐渐脱落,或仅下面脉腋间具短柔毛;叶柄长1-2厘米,幼时具毛,老时脱落,常有腺体。 花单生或有时2朵同生于1芽内,直径2-2.5厘米,香味浓,先于叶开放;花梗短,长约1-3毫米,常无毛;花萼通常红褐色,但有些品种的花萼为绿色或绿紫色;萼筒宽钟形,无毛或有时被短柔毛;萼片卵形或近圆形,先端圆钝;花瓣倒卵形,白色至粉红色;雄蕊短或稍长于花瓣;子房密被柔毛,花柱短或稍长于雄蕊。 果实近球形,直径2-3厘米,黄色或绿白色,被柔毛,味酸;果肉与核贴上;核椭圆形,顶端圆形而有小突尖头,基部渐狭成楔形,两侧微扁,腹棱稍钝,腹面和背棱上均有明显纵沟,表面具蜂窝状孔穴。花期冬春季,果期5-6月(在华北果期延至7-8月)。 分布范围 我国栽培果梅已有3000多年历史,种质资源丰富,总计有205个品种,其中白梅类13种,青梅类95种,红梅类83种,引进日本品种14种。分布地域范围较广,北自黄河流域南侧,南至广东沿海,西起西藏波密,东达台湾岛,共有18个省(市、区)有栽培种或野生种分布。广东、台湾、广西、福建发展较快,浙江、云南、江苏、安徽等省市也在大面积栽培。据1995年不完全统计,全国栽培面积约152.6万亩,总产量约13.2万吨。今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国际市场的开拓,对梅制品的需求量将会越来越大。特别是日本、韩国、东南亚各国和港澳地区备受青睐。 梅子 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产品-云南青梅。产于云南大理州洱源县 素称“梅果之乡”,所产梅果肉厚、核小、味佳,各种营养成分指标居全国之冠。海拨在2200-2700米所产的梅子优质个大,色泽美观,含有多种维生素、有机酸,肉厚核小,酸脆可口,不仅是生津止渴的消暑水果,而且是医疗上用途甚广的药品原料。 出口到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 生活习性 梅喜欢温暖的气候条件,从我国果梅栽培地域气温来看,年平均气温在12~23℃的地区均可栽培。若在北亚热带地区(如江苏、浙江、安徽等地区)应注意选择早春较温暖、雨水较少的地段建立商品基地。 梅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不论平原与山地,偏酸、偏碱地均可种植,但要求土层较深厚,土质疏松,排水良好,坡度在30°以下的丘陵山坡地最适宜栽培。一般应选择朝南或东西的坡向为宜。梅对工业排放的废气特别敏感。尤其氟化物的危害已成为果梅栽培中的严重问题。因此建园时一定要选择清洁的大气环境,避开污染源。 果梅部分品种有自花不孕现象,有些品种虽能自交结实,但异花授粉可明显提高结实率,增加产量,故要配置授粉树。授粉树配置比例一般不应少于3∶1。栽植密度应考虑果梅寿命长、树冠较大的特点,故不宜过密。具体密度应根据管理水平、品种特性、土壤肥力及整形方法等来定。一般株行距为4米×4米或4米×5米,亩栽41株或33株。土层瘠薄山地株行距为3.5米×4米,亩栽47株。 主要价值 营养价值 梅果营养丰富,含有多种有机酸、维生素、黄酮和碱性矿物质等人体所必需的保健物质。其中含的苏氨酸等8种胺基酸和黄酮等极有利于人体蛋白质构成与代谢功能的正常进行,可防止心血管等疾病的产生,因此,被誉为保健食品。 果实鲜食者少,主要用于食品加工。其加工品有梅精、咸梅干、话梅、糖青梅、清口梅、梅汁、梅酱、梅干、绿梅丝、梅醋、梅酒等。梅在医药上有多种用途。如咸梅有解热、防风寒的功效。乌梅干有治肺热久咳、虚热口渴、慢性腹泻、痢疾、胆道蛔虫、胆囊炎等功效。梅的花、叶、根、核仁等皆可入药。梅的木材坚韧而重,色泽美观,是优良的细木用材。梅的腌制品便于贮藏和运输,宜在偏远地区发展,是老、少、边、贫地区脱贫致富的门路之一。梅子属碱性食品。与酸性食物搭配可以改善人体的酸碱值,达到健康养生之目的。例如:65公斤的人除以13等于5,则每天只要吃5颗梅子或50毫升的梅酒、梅汁就能够改善人体的酸碱值。 梅子含有丰富的钙、镁、钾、钠、磷、铁、锰、铜、锌……等多样化矿物质。其中钙、磷、钱等单位含量较其他种类水果高出甚多。此外梅子含有含量极高的柠檬酸,占青梅有机酸含量的 85%以上。其他尚有苹果酸、草酸、琥珀酸等有机酸。蛋白质含量更是草莓、柑橘的两倍以上,可以说青梅营养成分极为丰富,是一种绝佳的保健水果。 药用价值 蔷薇科乔木植物梅的果实。又称梅子。初夏采收将成熟的绿色果实,洗净鲜用,称青梅;以盐腌制、晒干用,称白梅;以小火炕至干燥均匀,色黄褐、起皱,再焖至色黑备用,称乌梅。用时去核(余见绿萼梅)。 性能 梅子性温、味甘、酸,入肝、脾、肺、大肠经;具有敛肺止咳、涩肠止泻、除烦静心、生津止渴、杀虫安蛔、止痛止血的作用; 参考 含柠檬酸、苹果酸、琥珀酸、酒石酸、糖类、谷甾醇、齐墩果酸样物质等。能促进胆汁分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结核杆菌及致病性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含乌梅的乌梅丸煎液能抑制蛔虫的活动。此外,尚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用途 主治久咳肺虚、肺气不敛、虚热烦渴、久疟、久泻、尿血、血崩、大肠不固、蛔厥腹痛、呕吐等病症, 此外,梅子治疗角质化肌肤,尤其对干燥角质化的肌肤更有效。 《食疗本草》:‘嚎破水渍,以少蜜相和,止渴,霍乱心腹不安,及痢疾。治疟方多用之。” 《本草纲目》:“敛肺涩肠,治久痢,泻痢,反胃噎膈,蛔厥吐利;消肿,涌痰,杀虫。” 《本草求原》:“治溲血,下血,诸血症,自汗,口燥咽干。” 《本草拾遗》:“去疾,去疟瘴,止渴调中,除冷痢,止吐逆。” 用法 煎汤,浸酒,或入丸、散。 注意 多食损齿,伤脾胃。 附方 1,乌梅麦冬汤:乌梅30g,麦门冬15g。加水煎汤,徐徐服用。 源于《必效方》。本方取乌梅收涩肠道、止泻痢,以麦门冬与乌梅生津止渴。用于泻痢而口干渴者。无泻痢者亦可服。 2,青梅酒:青梅250g,以白酒适量浸泡。每次服用1杯。 本品有和胃止呕、止泻之功。用于夏服肠胃不和,呕吐腹泻。 3,梅子渍白糖:每日吃1~2枚白糖梅子。功效:既可生津解渴,又可预防肠道传染病。 梅子腌制 1.梅子洗干净后晒几天,把水分晒掉。 2.用粗盐搓一下,装坛子。秘诀是,坛子底撒一层盐放一层梅子,然后再撒一层盐再放一层梅子,一直放满,最后用盐封住。 3.坛子密封一个月,看梅子出水了,水淹过梅子了,那就成了,那出的水,就是梅子醋。梅子醋做梅汁排骨最好了。但要注意的是,梅子醋很咸很酸,用的时候要注意用量。

把七分熟的梅子采摘下来后清水洗净,慢火熬制梅子。 熬制成粘稠的形状后就是梅精啦!所谓的梅精就是梅子的精华之说!

话梅 制作话梅用芒种后采摘的黄熟梅子,俗称黄梅。黄梅从树上采下来洗净后,放在大缸里用盐水泡浸月余,取出晒干;晒干后再用清水漂洗,再晒干;然后用糖料泡腌,再晒干DDD如此多次反复,可谓是“十蒸九晒,数月一梅”,最后成为肉厚干脆、甜酸适度的话梅。这种话梅如果贮藏得好,防潮防蛀,可保存数年而不变质。 乌梅 乌梅别名酸梅、黄仔、合汉梅、干枝梅,为蔷薇科落叶乔木植物梅Prunus mume的近成熟果实,经烟火熏制而成。若用青梅以盐水日晒夜浸,10日后有白霜形成,叫做白霜梅,其功效类似,宜忌相同。据现代研究.青梅或梅子汁。乌梅中含钾多而含钠较少,因此,需要长期服用排钾性利尿药者宜食之;梅子中国含儿茶酸能促进肠蠕动,因此便秘之人宜食之。梅子中含多种有机酸,有改善肝脏机能的作用,故肝病患者宜食之。梅子中的梅酸可软化血管,推迟血管硬化,具有防老抗衰作用。 植物文化 东汉末年,魏兵南下,行军途中,天气太热,无处找水,人人口干舌燥,渴不堪言。曹操即对众将士说,前边不远有梅林,将士们听说后,想起梅的酸味,口水禁不住淌了出来。也由此,“吴人谓梅子为曹公”,“望梅止渴”之成语亦由是而出。 历史传说:据《书经・说命篇》记载,殷高宗任命傅说做宰相时,曾鼓励他说:“若作和羹,尔惟盐梅。”即希望他要象做菜离不了的盐和梅(古时盐、梅并称,是厨房必不可少的调味品))一样,成为国家最为需要的人才。 唐・杜牧。《初春舟次》:“蒲根水暖雁初下,梅经香寒蜂未知。” 宋・王安石。《西江月・红梅》:“梅红微嫌淡伫,天教薄与胭脂。真妃初出华清池,酒人琼姬半醉。东阁诗情易动,高楼玉管休吹。北人浑作杏花疑,惟有青枝不似。” 清・王士祯。《董起男送风雨梅戏占为谢》:“吴中五月梅黄雨,想像千年舶棹风。珍重遗来看软齿,不须将醋浸曹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