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耳菌种制作的方法

养殖吧 2023-02-12 16:10 编辑:admin 265阅读

黑木耳菌种制作的方法

黑木耳菌种制作的各个环节都应按照操作流程规范进行: 一、菌种配料 传统配方:木屑81%、麦麸15%、黄豆粉或豆饼粉2%、石膏1%、红糖1%。 雪梅配方:木屑80斤、麦麸5斤、豆粉或豆饼粉2筋、菇耳壮0.16斤,石膏1斤 先将锯末称好,再将麦麸或稻糠,黄豆粉或豆饼粉,石膏干拌拌均,再把菇耳壮溶解在5升水中,将溶解的菇耳壮营养液与麦麸,黄豆粉,石膏先干拌的混合物拌均,拌均后闷堆30分钟后,再与锯末掺和在一起干拌拌均,拌匀后加水翻3~4遍搅拌均匀,使含水量达~65%,用测水仪的指针扎入锯末,看表盘指针读数到65即可。用土法测,手紧握料,在手指间有水珠渗出稍滴水为宜。 二、装瓶 将拌好的料闷堆1~2小时后装瓶,用黑白铁制作能坐在葡萄糖注射液瓶子上的漏斗,将拌完的料用自制的6分盘圆钩将拌完的料装入瓶中。再用1厘米的木棍从瓶口中央到瓶底打个孔。再准备一盆清水将装好的葡萄糖注射液瓶子用手以45℃的角度把瓶口放入水盆中转一圈,这样就把瓶口沾的料涮干净了,再塞好棉塞。在生产过程中当天拌好的料必须当天装瓶当天灭菌。 三、灭菌 将装好的葡萄糖注射液瓶子或者菌袋放在常压或高压灭菌锅里灭菌,在15千克/平方厘米的压力下保持1.5~2小时,等压力降至零时,将锅盖打开三分之一,用锅内余热将瓶口及棉塞烘干,30分钟后将葡萄糖注射液瓶子趁热取出,立即放在接种箱内。若用常压灭菌灶灭菌,保持8~12小时,将锅盖打开1/2,用锅内余热将瓶口及棉塞烘干。20分钟后将葡萄糖注射液瓶子趁热取出,灭菌一定要彻底。 四、接种 黑木耳在接菌时一定要按无菌操作进行,提高成品率,灭菌后出锅降温至30℃以下的瓶可以接种,最佳接菌温度为25~30℃之间。目前,黑木耳的接菌方法很多,可根据自已具体情况和条件定,要注意,连续接种时间不要太长,以免箱内温度过高;一个试管一级雪梅菌种接葡萄糖注射液瓶10瓶,先将雪梅试管一级菌种在无菌台式酒精灯前拔下棉塞,再将试管里的一级菌种分成8等份,把每份移接到灭菌的葡萄糖注射液瓶子里,一定注意一级菌种不能贴在瓶壁上,立即塞上棉塞缩短接种时间不给杂菌侵入的机会。如果是用接种袋接种,每个试管接种五六个为宜。 五、养菌 在黑木耳菌丝培养全过程中,要创造使菌丝体健壮生长,又能控制黑木耳的子实体正常发育的条件,其中温度是最重要的因素。培养室的第一周温度为18℃~25℃。最适温度为18~23℃之间。培养室的温度不宜超过25℃。培养室的空气相对湿度为50%~70%,湿度过高,易生杂菌。光线能诱导菌丝体扭结形成原基。为了控制培养菌丝阶段不形成子实体原基,培养室应保持黑暗或极弱的光照强度。培养室内四周撒一些生石灰,使之呈石破天惊生环境,减少霉菌繁殖的机会。瓶堆积在地面上培养菌丝时,要经常翻动。调换瓶子的位置,在检查杂菌时,一定要轻拿轻放,发现杂菌应及时取出,另放在温度较低的地方继续观察。30天基本就长好了,35天就可以接种栽培袋了。

牛头不对马嘴回答问题《热心网友》

中是怎样形成的。

木耳,俗称黑木耳,真菌,担子菌纲,木耳科代表种。子实体略呈耳形,黑褐色,有光木耳和毛木耳之分,湿润时半透明,干燥时革质,生干枯死的阔叶树枝干上,州内各地均有分布,但主要见于较潮湿的中北部。光木耳有香气,味道美,为天然黑色保健食品和著名滋补品。

木耳对无意食下的难以消化的头发、谷壳、木渣、沙子、金属屑等异物具有溶解与烊化作用。为防止和治疗各种异物造成的胃肠不适或病症,不妨常吃些黑木耳,尤其是从事理发、开矿、粉尘、锯木、修理、护路等作业的人员更应经常吃些黑木耳。

黑木耳对胆结石、肾结石、膀胱结石、粪石等内源性异物也有比较显著的化解功能。黑木耳所含的发酵和植物碱,具有促进消化道与泌尿道各种腺体分泌的特性,并协同这些分泌物催化结石,滑润管道,使结石排出。

同时,黑木耳还含有多种矿物质,能对各种结石产生强烈的化学反应,剥脱、分化、侵蚀结石,使结石缩小,排出。对于初发结石,保持每天吃1~2次黑木耳,疼痛、恶呕等症状可在2~4天内缓解,结石能在10天左右消失,对于较大较坚固的结石,其效果较差,但如长期食用黑木耳,亦可使有些人的结石逐渐变小变碎,排出体外。常吃黑木耳,还能预防血栓等症的发生。

木耳营养丰富,易于制作,是人们公认的美味佳肴。但是,并非多食多益。据《本草经》载,“木耳多生湿地之朽木,味甘、性平、有小毒,生槐树、桑树者为上品,生枫树者不可食。赤色仰生者有毒,采回变色、夜视有光、烂不生虫者亦有毒。”中医认为,由于木耳得阴湿之气,由朽木所生,故有衰精肾之害。精为人生之源,精衰则源截;肾为先天之本,肾衰则本断。因此,木耳不可不食,但又不可多食,特别是孕妇、儿童食用时更应控制数量。

大棚种植木耳技术

1 技术要点

1.1 菌种选择

在东北地区,早春利用棚室立体吊袋栽培黑木耳,产品销售价格高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抢早上市”,这是关键。与地栽相比强调一个“早”字,早增温、早开口、早出耳、早采收、早销售。另外一个就是产品品质优。因此,棚室立体吊袋栽培黑木耳的菌种一般选择中早熟品种,如“牡耳1号”、“黑威15”、“牡2008-4”、“新世纪4号”等品种,早生快发、出耳齐,品质优,黑、厚、单片、耐水抗逆性强。

1.2 场地选择及棚架结构

栽培场地选择在通风良好、向阳、水源洁净、充足、周围污染源少、不存水、不下沉、地面平整的地块。立体吊袋大棚可用钢架结构(又分镀锌钢管和钢筋材料)或木结构搭建。大棚跨度8~12m ,长度依据栽培场地和栽培数量而定,一般要求为南北走向,大棚两头开门,门宽2米以上,利于通风和降低棚内的湿度,南北走向的大棚,菌袋受光较好。

一般 1m2的大棚可挂70~80袋。大棚顶高2.8~3.5m ,肩高1.8~2.0m左右。早春栽培应在大棚的顶部及四周全部覆盖一层塑料膜,塑料膜上再盖上一层遮阳网(遮阳度85~95%),用于保温、保湿、遮阴和防止降雨过量。钢架结构大棚又分为棚架一体式与棚架分体式,棚架一体式是吊绳就栓在大棚主体框架上,见图1。棚架分体式是大棚与栓绳的框架分开,棚是棚,架是架。从稳固性的角度,目前比较提倡采用棚架分体式的大棚进行吊袋生产。棚式立体吊袋钢筋一体式结构框架,每万袋需投资1~1.5万元。镀锌钢管分体式结构框架,每万袋需投资2~2.5万元。

1.3棚内设施及消毒

根据大棚的宽度,棚内框架上放置若干横杆,用于栓绑吊绳。每两个横杆为一组,组内横杆间距25~750px,每组横杆之间留出“过道”的距离一般60~1750px。每组横杆长度依大棚的长度而定。在“过道”上、下各铺喷水管线一条,上部微喷管每隔3000px处按“品”字形扎眼按上雾化喷头,下部放微喷水带。待立体吊袋大棚框架搭建完毕后,在地面上撒一层生石灰,防止杂菌发生。可在地面上垫一层草帘、遮荫网,防止浇水时泥沙溅到子实体上影响产品质量。处理完地面后,将大棚密闭,用菇宝熏蒸消毒。

1.4 栽培季节

春季栽培:菌袋接种期一般在1~2月份,或前一年11~12月,培养期30~40天,后熟15~25天,2月下旬~3月上旬扣大棚塑料薄膜增温,3月中下旬菌袋进棚划口催芽,4月上旬开始挂袋出耳管理,4月下旬~5月初开始采摘,6月下旬~7月上旬采收结束。

秋季栽培:栽培菌袋接种期在3~4月份,菌袋培养期及后熟期在5~6月份,7月下旬~8月上旬进棚划口催芽和出耳管理,10月下旬-11月上旬采收结束。

1.5 菌袋生产的配料、灭菌、接菌、发菌等工艺流程同地栽黑木耳完全一致。

1.6 开口封口管理

将培养好的菌袋运进棚后,用开口机开口,一般开“1”、“Y”或“O”形小口,开口直径0.3~10px,开口数量180~220 个。从试验及生产中可以得出,开“1”形口,单片率高、出耳齐。开口后将菌袋码跺放在大棚内,一般4~5层菌袋高为好,避免堆温过高。大棚覆盖遮荫网遮荫,要求散光照射,加大棚内空气相对湿度,达到80% 左右,持续5~7 天,使菌袋菌丝封住出耳口,即耳线形成,可挂袋进行出耳管理。

1.7 挂袋

在棚内框架横杆上,每隔20~625px处,按品字形系紧两根(或三根)尼龙绳,并底部打结。然后把已割口的菌袋袋口朝下夹在尼龙绳上,然后在两根尼龙绳上扣上两头带钩的细铁钩(长度以125px为宜),即可吊完一袋,第二袋按同样步骤将菌袋托在细铁钩上,以此类推一直吊完为止。

一般每组尼龙绳可立体吊8袋。吊袋时每行之间应按“品”字形进行,袋与袋之间距离不宜少于20厘米,行与行之间距离不能少于25厘米。菌袋离地面30~1250px左右,利于通风,防止产生畸形木耳,提高产量。为了防止通风时菌袋随风摇晃,相互碰撞使耳芽脱落,吊绳底部用绳链接在一起,这样风再大,菌袋可以随风共同摆动,不相互碰撞。

1.8 催芽管理

无论是春季还是秋季立体吊袋栽培黑木耳,大棚内温度控制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尤其是菌袋密集程度高的情况下要严格控制温度,防止高温“烧菌”,“烧菌”的菌袋再遇高温高湿很容易造成一片“绿海”(绿霉污染)。

菌袋开始挂袋2~3天内,不可以浇水,温度要靠遮荫网和塑料薄膜调节,使温度控制在20~25℃。往地面上浇水,使棚内空气相对湿度始终保持在 80%左右,待2~3天菌袋菌丝恢复后可以往菌袋上浇水,每天进行间歇喷水,使湿度达到 90%,这阶段切忌浇重水,以保湿为主,每天通风2次,持续7~10 天,耳芽成绿豆大小。

1.9 耳片生长期管理

子实体边缘分化出耳片,并逐渐向外伸展。这阶段应逐渐加大浇水量,加大通风,喷水尽量喷雾状水,为保证耳片黑、厚,适当要控制耳片生长速度,原则上棚内温度超过25℃不浇水,早春一般在午后3点至次日9点之前这段时间进行间歇喷水,5月份后一般在午后5点至次日7点之前这段时间浇水,使空气相对湿度始终保持在 90~95%。采取间歇式浇水,浇水30~40分钟,停水15~20分钟,重复3~4次。根据气温情况,一般浇水时放下棚膜,不浇水时将棚膜及遮阳网卷到棚顶进行通风和晒袋。正常情况下,喷水后通风,每天通风3~4 次,天热时早晚通风,气温低时在中午通风。温度高湿度大时还可通过盖遮荫网、掀开棚四周塑料膜进行通风调节,严防高温高湿。

图7 黑木耳棚室吊袋耳片生长期

1.10 采收及转潮管理

当黑木耳耳片长到3~125px,耳边下垂时就可以采收(5~6分熟),大棚内吊袋栽培黑木耳一般在4 月中、下旬即可采收第一潮黑木耳,5 月上旬采收第二潮黑木耳,比全光地摆栽培提前25~30 天。采收木耳后,将大棚的塑料薄膜和遮阳网卷至棚顶,晒袋5天左右,然后再浇水管理,即“干干湿湿”水分管理。“晒袋”管理是避免耳片发黄的关键措施。不见光、温度高、耳片生长速度过快是耳片黄、薄的主要原因。一般第一潮黑木耳每袋可采干耳20~25g,耳片圆整、正反面明显、耳片厚、子实体经济性状好。第二潮耳管理方法同第一潮耳大致相同,大湿度大通风是关键技术。一般可采收3潮耳,产干耳40-60g/袋。

1.11 菌袋落地采顶耳

待采完2~3潮耳后,如果菌袋仍然比较硬实、洁白,说明菌袋内的营养物质还没有完全转化完,这时可以将吊绳上的菌袋落地,在顶端用刀片开“+”或“#”形口,然后在棚内密集摆放,早晚浇水4-5次,每次浇水1小时,停30分钟。这样额外可以采干耳10-15g/袋。

2 技术集成提效措施

与20世纪90年代的棚室吊袋 [1] [2] 相比,当前的棚室吊袋技术有了较大的突破,采用了一些立竿见影的提效措施,改“串袋”为“托袋”,降低了污染率;改开大“V”形口[3] [4]为开小“1”、“Y”、“O”形口,改善了品质;开口数量由10~12个增加到180~220个,保证了产量;大棚高度也增加到280~8750px,有利于通风换气[5];品种也相应的从大朵、菊花形、多筋脉的品种向出耳齐、厚、黑、单片、无根、少筋脉或无筋脉的中早熟品种转变;春耳吊袋季节相应往前提,强调“抓前抢早”,科学利用草帘子、遮阳网、塑料薄膜、喷灌设施对棚内温度、湿度、通风进行调节,避免了“烧菌”、绿霉等病害的发生;利用“晒袋”、及时采收等措施防止了“流耳”、“烂耳”、“黄耳”、“薄耳”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