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耳菜种植时间,种植方法,怎么施肥,施肥方法,病虫

养殖吧 2023-03-11 21:27 编辑:admin 229阅读

木耳菜种植时间,种植方法,怎么施肥,施肥方法,病虫

1. 品种选择

选用生长势强,分枝多,耐高温、耐干旱、耐潮湿、营养价值高;茎粗、叶片肥厚、嫩叶柔软、光滑、肉质的品种。如大叶木耳菜。

2. 浸种催芽

木耳菜种皮坚硬,发芽困难,播前必须进行催芽处理。先用35的温水浸种1-2天后,捞出放在25-30的温度下催芽。4天左右,种子“露白”即可播种。

3. 整地施肥

播种前每667m2施腐熟的有机肥3000-4000kg、过磷酸钙50kg,深翻、耙平,做成平畦。畦宽1.2m。并及时搭好大棚。

4. 播种

木耳菜大棚栽培采用地膜+小拱棚+大棚三膜覆盖栽培,宜采用直播方式,直播可用条播或撒播。条播的行距为20-30cm,每667m2播量4-5kg,撒播每667m2用种量6-7kg。播前均应浇足水,播后覆土2-3cm,覆盖好地膜和草帘保温,以保证出苗。播种后待70%幼苗出土后揭去地膜。整个生育期保持小拱棚+大棚双膜覆盖。出苗整齐后根据气候情况白天揭盖小拱棚,夜间覆盖。适时敞开大棚通风、换气,控制棚内温度在35度以下。

5. 田间管理

(1)间苗定苗 1-2片真叶时间苗,4-5片真叶时定苗。条播的株距为20cm左右,撒播的株距8-10cm。

(2)温度管理 出苗后温度白天保持在25~26℃,夜间保持在16~17℃。子叶展平后,白天温度保持在28~30℃,夜间保持在18~20℃。在采收前5~7天降低温度,白天温度保持在24~25℃,夜间温度保持在14~15℃。降温的目的是使木耳菜生长健壮,增加叶片厚度和颜色。

(3)中耕及肥水管理 一般在缓苗后,上架时及每次采收后,都应进行中耕除草,并适当向植株基部培土。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生长期间还要多次追施速效氮肥,一般在定苗后每667m2追施尿素15kg,磷钾复合肥5-8kg,以后每采摘一次即应追肥,每次每667m2追施尿素15kg。落葵喜湿润,应小水勤灌,以保持土壤经常处于湿润为宜,一般是每采摘一次结合追肥灌1次水,遇旱时应增加灌水次数。

(4).植株调整 以采收嫩梢为主的,植株的调整方法是:当苗高30cm时,留3-4片叶采嫩梢,选留2个强壮侧芽,其余抹去,第2次采收后,再留2-4个强壮侧芽;在生长旺期可选留5-8个强壮侧芽;中后期应随时抹去花蕾;到收割末期,植株生长势减弱,选留1-2个强壮侧芽,这种管理有利于叶片肥大,梢肥茎壮,品质好,产量高。

6. 病虫害防治

木耳 怎么种?

现在普遍采用“地栽黑木耳”也叫做“塑料袋地栽黑木耳”。改变了依靠木材生产木耳的历史,使黑木耳栽培从林区走向了田间大地。是一种黑木耳代用料、园田化栽培技术。该技术以木屑、秸杆为原料,利用塑料袋盛装,每袋装0.5千克干料,经过灭菌、接种、养菌,摆在田间大地、果园林下出耳。 塑料袋地栽黑木耳技术极大地扩宽了黑木耳栽培原料与栽培区域,大大缩短了生产周期,回归自然的栽培方式产品实现天然无公害,提高了生物转化率,提高了产品商品性,更利于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生产,发展前景广阔。塑料袋地栽黑木耳由辽宁省朝阳市食用菌研究所发明成功.

原种培养基配制―装瓶―灭菌―接种(母种)―培养―原种―栽培袋培养基配制―装袋―灭菌―接种(原种)―培养划口―出耳管理

1、合理配置培养基,提高pH值 根据不同代用原料营养特点,经过多年实验,筛选了许多高产配方,并使pH值达到8―9,偏碱性培养基能抑制杂菌生长。培养基举例如下: 木屑配方: 阔叶杂木屑84.5%,麦麸或米糠15%,石膏粉1%,生石灰0.5%。 豆秸、棉杆玉米芯(粉碎)配方: 豆秸或棉杆或玉米芯80.5%,麦麸或米糠18%,石膏粉1%,生石灰0.5% 棉籽壳配方: 棉籽壳88.5%,麦麸或米糠10%,石膏粉1%,生石灰0.5% 甘蔗渣、甜菜渣、木糖渣配方: 糖渣50%、木屑33.5%、麦麸15%、石膏1%、生石灰0.5%

2选育优良菌种 通过生物技术选育驯化适于代用料栽培的888黑木耳菌种,其特点是抗杂菌、能在偏碱性培养基上生长,子实体菊花状,朵大、肉厚、色黑。

3采用特制折角塑料袋 以无毒的特制聚丙烯材料加入特殊成份制作特制折角塑料袋,这种袋不硬不脆不易破损,适于装袋机装袋,尤其能随黑木耳菌体培养过程中培养基的收缩而收缩,不与培养基分离,以保证出耳袋内不进水、不污染、不满身乱长原基。袋的半周长以15.5cm为最佳,基内营养转化输送率最高。

4机械拌料装袋 采用“全禾”拌料装袋生产线,三次搅拌,拌料均匀,装袋速度快,质量好,防止料长时间堆放发酵变酸。

5装筐灭菌 栽培袋用筐盛装灭菌,防止挤压造成塑料袋与培养基分离,又能提高灭菌锅蒸汽流动穿透性,灭菌效果好。

6 采用最新发明的液体菌种培养器制备液体菌种,制种快,3d完成,接种萌发快、24h萌发吃料、污染率低、养菌快、20d长满袋,上下菌龄差异小、出耳齐,比固体菌种效果好。液体菌种培养器采用国际领先技术,自动控制,已获中国发明专利。

7无菌室自动接种机接种 接种室达到百级无菌,不用任何化学药物消毒,木耳菌丝体不受药物损伤,每筐12袋同时自动接种,6s一次性完成,有效控制污染。

8室内外结合养菌 除传统的室内层架式直立养菌外,可在适宜季节,在大地(或林地)垛垛养菌,室外空气新鲜,温差大,既锻炼菌丝生活适应能力,又能抑制杂菌生长。

9及时划口、规范口形 改变菌丝长满袋后,“困菌”的传统方法,菌丝长满袋,及时划口,划8―12个口,交错排列。改变传统的开洞和交叉口型,口型“V”型,深划口,划入培养基0.5cm,划口线1.5cm,两条划口线∠50°。

10适宜季节出耳 北方一般在春、秋季,南方在秋冬季出耳,适宜在8℃―28℃的自然气候下出耳,天冷可罩塑料拱棚,切忌高温出耳,以防病虫害发生。天热可选林地出耳。

11大地摆放集中催耳 划完口的袋密集直立或倒立摆放在大地出耳床上罩草帘或塑料布,保持床面湿润,7天左右原基形成。

12干干湿湿、干湿交替、干湿分明 原基形成后,菌袋分散摆放,袋距10cm,每平方米摆放25袋,露天地可罩遮阳网,林地可裸露菌袋,这样光线充足,空气新鲜,耳片颜色深黑。采用专用雾化喷水袋浇水,浇水干湿交替,干时菌丝积累营养,湿时子实体生长。浇浇停停,七干三湿,干就干透(耳片发硬),湿就湿透,切忌不干不湿或浇水不停。

13适时采收 黑木耳子实体经25d左右长至成熟,要及时采收,防止过熟发生烂耳。采收将子实体连“根”采下,洗净杂质后晾晒。

14及时晾晒 黑木耳采收后自然干晒,一般在纱网上晾干更快。翻动不要过勤,以保持耳片舒展。

塑料袋地栽黑木耳以其“源于自然,回归自然”的方式,顺应了黑木耳“冷冷热热、干干湿湿”的生活习性,栽培成功率和产量、质量高,成了现在黑木耳栽培的主流。塑料袋地栽黑木耳技术方面有“五大发明突破”和“六项技术改进”: “五大发明突破”是:1.选育出适宜于代料地栽的专利菌种(专利zl94110092.8),抗杂菌、吃杂菌,片大、肉厚、黑色;2.发明了碱性抗杂菌的培养基配方;3.研制出特制专用折角塑料袋,不袋料分离;4、发明了新型接种机的应用,不伤害菌种和工作人员;5.发明了模拟自然的大地排袋出耳方式。 “六项技术改进”是:1.改变了传统的装袋规格;2.变室内养菌为室内外结合养菌;3.“V”字型划口法;4.改变了划口时间;5.改变了划口深度;6.改变了出耳期传统的浇水方法,干干湿湿。这一系列完整的技术措施,在黑木耳生产技术上具有独创性,能够确保人工栽培黑木耳获得最佳效果。

经济效益

塑料袋地栽黑木耳袋产干黑木耳40~60克,是木段产量的7.9倍;周期仅2~3个月,是木段的1/10;效益是木段的24倍;经辽宁省科委组织专家鉴定认为:该项目有“五大发明突破”、“六大技术改进”;改变了依靠木材生产木耳的历史,使黑木耳栽培从林区走向了田间大地。这项技术很快得到国家科委等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1994年3月通过了辽宁省科委组织的专家鉴定,与会专家对塑料袋地栽黑木耳给予了高度评价,称“此项技术属于国内首创,世界领先”专家们认为:该技术面对森林资源枯竭,“选题准确、技术路线正确,资料完整、数据可靠”;“五项发明突破和六项技术改进,解决了黑木耳代料栽培的一系列的技术难题”,1994年被列为《国家级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和“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同年获两项国家发明专利(ZL 94110092。8;ZL 94110204。5),2000年获得“全国食用菌行业十佳优秀科技成果”,2006年得到世界银行、国务院扶贫开发小组、民政部的奖励和支持。 截至2007年,全国黑木耳年生产量突破20万吨,年产值超过100亿元。其中木段栽培数量微乎其微,塑料袋地栽黑木耳占90%~95%以上。目前全国有塑料袋地栽黑木耳栽培户60多万户,从业人员近200多万人,种植量达50亿袋左右,栽培量以平均每年10%的速度递增。 塑料袋地栽黑木耳技术极大地扩宽了黑木耳栽培原料与栽培区域,大大缩短了生产周期,回归自然的栽培方式产品实现天然无公害,提高了生物转化率,提高了产品商品性,更利于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生产,发展前景广阔。

木耳应该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