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鱼是什么鱼

养殖吧 2023-04-27 08:30 编辑:admin 99阅读

一、家鱼是什么鱼

家鱼,就是指鲢鳙草青人工养殖的四大鱼类。

家鱼,原指可以人工圈(juàn)养捕食的淡水鱼,强调相对自然生长、分布广泛。 传统家鱼多指鲤鱼、花鱼、鲢鱼、草鱼。 现今人工饲养鱼种较多,鲫鱼、鳊鱼、黑鱼、黄鱼、罗非鱼、泥鳅、黄鳝都有较为广泛的人工饲养。 流行四大家鱼说指:白鲢(鲢鱼)、花鲢(鲢鱼)、青鱼(草鱼)。

唐代以前,鲤鱼是最为广泛养殖的淡水鱼类。但是因为唐皇室姓李,所以鲤鱼的养殖,捕捞,销售均被禁止。渔业者只得从事其他品种的生产,这就产生了的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四大家鱼。

二、四大家鱼是哪四种。

1、青鱼

分类学归属鲤形目、鲤科、青鱼属,别称“黑鲩”、“螺蛳青”。其身体呈圆筒形,腹圆;体呈青黑色,背部较深,腹部呈灰白色,各鳍均呈灰黑色。多栖息于水域底层,喜微碱性清瘦水质。

2、草鱼

分类学归属鲤形目、鲤科、草鱼属,别称“鲩”、“油鲩”、“草鲩”、“白鲩”、“厚子鱼”、“海鲩”、“混子”。其身体略呈圆筒形,头部稍扁平,尾部侧扁,腹圆无腹棱;体呈茶黄色,背部呈青灰色,腹部呈灰白色,胸腹鳍略呈灰黄色,其他各鳍呈浅灰色,体被大圆鳞。多栖息于水域的中下层和近岸多水草区域,性情活泼,游泳迅速,常成群觅食。

3、鲢

分类学归属鲤形目、鲤科、鲢属,别称“白鲢”、“水鲢”、“跳鲢”、“鲢子”。其身体侧扁,头约为体长的四分之一,自胸鳍下方至肛门间有腹棱;体背部呈灰色,腹部呈银白色,鳞细小而密。多栖息于水域的中上层,性情活泼,善跳跃,但耐低氧能力极差,水中缺氧极易死亡。

4、鳙

分类学归属鲤形目、鲤科、鳙属,别称“花鲢”、“胖头鱼”、“包头鱼”、“大头鱼”、“黑鲢”、“麻鲢”、“雄鱼”。

其身体侧扁,头肥大,约占体长的三分之一,腹部在腹鳍基部之前较圆,其后至肛门前有腹棱;体色较黑,有不规则的黑色斑纹,背部及体侧上半部微黑,腹部呈银白色,各鳍呈灰色,鳞细小。多栖息于水域中上层,性温顺,不爱跳跃。

扩展资料

四大家鱼是北暖温带、季候风气候、大平原区、有大河湖水体中的鱼类,原天然分布区主要是中国东部平原。经过一千多年的人工选择成为优良的水产鱼类。

在北宋时四大家鱼继续发展到更广泛的区域养殖,在长江、珠江的养殖逐渐兴盛起来。根据南宋末年周密在《癸辛杂识》中的记载,当时四大家鱼鱼苗的捕获,运输,筛选,贩卖已经达到专业化程度。而且,宋代产生了四大家鱼混养技术,而且迅速普及。

四大家鱼是青鱼、草鱼、鲢鱼、鳙鱼这四种。

鲢鱼又叫白鲢。在水域的上层活动,吃绿藻等浮游植物;

鳙鱼的头部较大,俗称“胖头鱼”,又叫花鲢。栖息在水域的中上层,吃原生动物、水蚤等浮游动物;

草鱼生活在水域的中下层,将水中植被吞食之后排出,待粪便滋生微生物之后再吃下,过滤其中的微生物;

青鱼栖息在水域的底层,吃螺蛳、蚬和蚌等软体动物。

这4种鱼混合饲养能提高饵料的利用率,增加鱼的产量。

扩展资料

四大家鱼的相关明细

长江重庆段四大家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总面积12310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3375公顷公顷,实验区面积8935公顷。核心区特别保护期为2月1日-6月30日。

主要保护对象为四大家鱼,其它保护物种包括达氏鲟、白鲟、胭脂鱼、铜鱼、圆口铜鱼、中华倒刺、岩原鲤、南方鲇、长吻d、大鳍、长鳍吻L、翘嘴、大鲵、水獭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大家鱼

在唐代以前,鲤鱼是最为广泛养殖的淡水鱼类。但是因为唐皇室姓李,所以鲤鱼的养殖,捕捞,销售均被禁止。渔业者只得从事其他品种的生产,这就产生了青、草、鲢、鳙的四大家鱼。

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四大家鱼。

草鱼,鲤鱼,鲫鱼,鲢鱼

三、养鱼能赚钱吗?

答案是肯定的,但视乎你养的对象鱼是什么,在什么地方养,投喂什么饲料,和你的管理方法。

“水种饵密混轮防管”这是我国养鱼业上千年总结出来的八字精养法。只要搞好这八个内容就可以让鱼健康成长了。再就是销售环节,这就是你个人对市场的把握了。

可以的啊,养鱼的效益很好的,近年的市场都不错的

今年养鱼的都大赚特赚了

男子发现养鱼行业的赚钱秘诀,靠着养鱼,年创销售收入1000多万元

四、中国鳝鱼主要销售到了哪些地方

你家养了鳝鱼啊.........?

五、鲥鱼是什么鱼?哪里有售?

鲥鱼,江海洄游型鱼类,其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而今天,人们难睹鲥鱼美丽的风采。鲥鱼 ,体长椭圆形,侧扁。长约24厘米,大者达50厘米以上。头侧扁,前端钝尖,口大,端位,口裂倾斜,下颌稍长,上颌正中有一缺刻,后端达于眼后缘的下方。鳃耙细密。鳞片大而薄,上有细纹;无侧线,体侧纵列鳞41~47;横列鳞16~17。腹部狭窄,腹面有大形而锐利的棱鳞,排列成锯齿状的边缘,腹鳍前为17~19,腹鳍后为12~15。腹鳍极小,胸鳍、腹鳍基部有大而成长形的腋鳞。背鳍17~18,起点与腹鳍相对。臀鳍18~20。尾鳍深分叉,被有小鳞。休背及头部灰黑色,上侧略带蓝绿色光泽,下侧和腹部银白色,腹鳍、臀鳍灰白色,尾鳍边缘和背鳍基部淡黑色。鲥鱼4~6月间生殖季节溯河而上,在江何的中、下游产卵繁殖。食物主要为浮游生物,有时亦食其他有机物。分布我国南海及东海,亦见于长江、珠江、钱塘江等流域的中、下游。

体呈长椭圆形,较侧扁,一般体长25~40厘米。口大,端位。吻尖,下颌稍长于上颌。上颌骨正中有一显著凹陷,上下两颌均无齿。脂眼睑发达,几乎遮盖眼的一半。腮孔大。鳞片大而圆薄,上有细纹。无侧线。腹部有大型锐利的棱鳞,排列成锯齿状。有胸鳍、腹鳍各一对,腹鳍极小;背鳍、臀鳍各一个,背鳍条14~15,臀鳍条16~18;尾鳍深叉形,被有小鳞。体背和头部为灰色,略带蓝色光泽,体两侧和腹部为银白色。腹鳍、臀鳍灰白色,其他各鳍暗蓝绿色。

【产地】

鲥鱼为洄游性鱼类,入江河产卵时鱼群集中,形成捕捞旺季。主要产地在长江流域,以下游镇江、南京产量较多,珠江的西江在70-80年代也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