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菜的养殖技术。

养殖吧 2023-01-08 11:48 编辑:admin 135阅读

紫菜的养殖技术。

1.网帘的结构:宜采用丝维尼纶和30丝力土胶丝混纺成六股小绳子,然后编成2X1.5米的条式网帘。

2.消洗:去除漂白剂。新网帘应放在淡水中浸15夭,并要换水3一5次,洗去原维尼纶中残留的洗涤剂、以免影响附苗效果。

3.海区规划要科学:选择海区后,要规划放养面积,特别在养殖户多的地区,应注意不能密集地挤在同一个海区,规划时应加宽行距和加大交通沟,行距在四米以上,交通沟留足10米。才能潮流畅通,达到养殖高产和保持优质。

一、介绍:紫莱的养殖具有生产周期短,生产操作简单,不损饲料,生产成本低,收益高,风险较大的特点。

二、加工:加工是紫菜养殖的重要环节,搞不好影响质量,事倍功半。加工方法:每天割菜最好在早晨日未出时间,收割加工后当天晒干质量为佳,具体操作要做到 三洗二干,三洗即第一次在海水中洗干污泥,再洗二次淡水,使叶状体清淡。二干一是干净除杂,二是再用脱水机脱水易于晒干。晒干后干品具有黑褐色光泽,有弹性,要求在22厘,园形无缺无洞。每公斤45页左右。

深水紫菜养殖,紫菜宽了不长了怎么回事啊

深水紫菜养殖,紫菜宽了不长了要注意合理的环境:

(一)光照 紫菜是生长于潮间带的藻类。从紫菜的生态习性看,属于好光性藻类,它既可适应较强的光线,也可适应在弱光的环境中。通过实验观察,提高光照强度,光合作用就 g王盛且速度就加快。光强达到5000勒克斯时,光合作用的速度基本上达到最高值,高于5 000勒克斯后,速度开始减慢,到8 000勒克斯以上,光合作用速度虽然不再提高,但仍然能正常进行。这表明紫菜进行光合作用所需要的光强以8 000勒克斯为限度,高于8 000勒克斯是没有必要的。有人把光强提高至20 000勒克斯也未引起光合作用的障碍。因为紫菜在潮带生长还没有因为强光而受害的现象,但在幼苗期应注意防止光照过强而产生光氧化而受害。

紫菜对弱光也有较强的适应性,这是因为它的光合补偿点较低。经测定紫菜的补偿点是500~300勒克斯。这个数值要比陆地植物的补偿点低得多,就是说紫菜是一种能够在相当弱的光线下,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

(二)温度 紫菜生长发育阶段的不同,最适温度是有差别的。条斑紫菜的壳孢子附着萌发后,细胞分裂速度以20℃最快。通过实验,我们得知10个细胞以下的幼藻体生长适温是20℃或稍高;100个细胞以内的幼藻体,生长适温可高到 18―20℃;1厘米左右的幼藻体生长发育的适温是12~17℃, 16℃是最适温度。就是说在光线、二氧化碳、氧气、营养盐等紫菜生活所必须的因素都充分满足的情况下,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进行的最旺盛的水温是16℃。这是条斑紫菜生理上的适温,但不是支配产量的适温。着眼于产量的适温,应该更低些,一般认为是8~10℃。

同幼藻体相反,条斑紫菜的大藻体对高温的适应力差。适温约为3―5C。藻体越大温度上限越低。

坛紫菜的生长与温度的关系和条斑紫菜不同,它没有低温极限,从采苗以后的整个养殖期间都能生长。在生长条件满足的情况下,水温越低生长越快。水温回升以后,生长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慢。壳孢子萌发至肉眼见苗之前,幼苗生长的适温约在26―2913左右,肉眼见苗到5厘米左右,幼苗生长适温约为25~23℃,5厘米以上的幼苗,适温范围在12~16℃。翌年春季水温回升到20℃以上时,藻体则进入衰老期而逐渐腐烂消失。

从条斑紫菜与坛紫菜的叶状体生长对温度的要求来看,应在高温期尽早采壳孢子,争取早出苗,有利于幼苗的生长。这样可以提早采收,提高紫菜产量和质量。如果采壳孢子时间推迟,水温下降,影响孢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温度除了影响叶状体的生长外,还影响雌雄生殖细胞的形成。在具有无性繁殖的种类中,还影响单孢子的形成与放散。条斑紫菜形成果孢子的时间,在北方自12月开始到第二年的 5~6月,水温约10~15C左右。在浙江舟山地区,始于12月上、中旬到消失为止,3―4月为繁盛期,水温同样是10~ 15℃;坛紫菜果孢子形成的水温比条斑紫菜高,在福建10月中、下旬即出现精子囊器和果孢子囊,此时水温约在编23℃左右,水温低于10℃,形成果孢子的量较少。

单孢子的形成与温度有密切的关系。把20个细胞以下的幼苗分别放在5℃、7.5℃、10℃、12.5℃、15℃、17.5℃不同温度下进行培养,结果只有在12.513以上的3种温度内形成单孢子。放散单孢子的早晚与温度有关,17.5℃和15℃两种温度,8天内即放散单孢子,12.5℃组到25天才发现单孢子放散。

(三)营养盐类 对于氮和磷的最高值来说,每张干紫菜含有210毫克氮,21毫克磷。这样数量的元素,包含在多大体积的海水中呢?一张干紫菜的含碳量相当于4 500升海水中的碳。此外,还能大体算出,生产一张干紫菜所需要的氮,含于290升的海水中,磷含于520升的海水中。海水中含有大量的钾,一张紫菜所需要的钾仅1.5升的海水就足够了。因此,对于紫菜的生长来说,头等重要的是二氧化碳的补给。目前还没有人工补给二氧化碳的方法,只能靠自然状况的变化予以补充。重要性仅次于二氧化碳的是磷和氮,但应该注意的是水不流动时施肥也是没有多大效果的。不流动的水域往往缺乏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缺乏,光合作用不能进行,也就不能充分形成醣类。因此,紫菜体内接受氮的状态就不完备,这时还是不给氮较好,因过剩的氮反而会引起中毒。

在自然条件下,肥沃海区生长的紫菜,其生长速度快、叶片大、有光泽,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细胞大、原生质浓。如果海区贫瘠,则紫菜生长慢,叶片呈黄绿色而无光泽,细胞液泡大,如果缺肥时间长,最后紫菜颜色由黄绿变成淡黄色。一般在其黄绿色时,如能及时施肥,紫菜很快即可转变成正常颜色。

(四)海水流动 紫菜叶状体的生长与海水流动状况有很大的关系。在海流畅通的海区,紫菜的生长期长、质量好、产量高;海水流动差的海区,紫菜生长期短、早衰老、品质差,容易发生病害、产量低。海水的流动不仅使叶状体所需的营养盐得到不断地补充,同时又带走代谢后的废物及藻体表面的沉积污泥和附着性硅藻,从而使藻体保持光洁。而且保证了海水当中二氧化碳的供给,促进了光合作用等生理活动的顺利进行,叶状体得以健壮快速地生长。

(五)海水相对密度 紫菜对相对密度的适应范围较广。在河流人海处的低相对密度海区,紫菜往往可以生长得很好。有人试验,在相对密度为1.007的海水中培养紫菜,7天以后,紫菜仍然可以继续生长,但在纯淡水中,紫菜只能生存1天,时间延长则藻体变成红色,但如果再放回海水中,紫菜又可恢复正常。所以,在低比重的雨季并没有引起紫菜死亡的现象。一股认为紫菜叶状体适宜的海水相对密度为L015―1.025。

(六)潮位 自然生长的紫菜叶状体,多分布在潮间带的岩礁上,每天随潮汐的涨落,有1~2次干露时间。分布潮位高的紫菜每个潮水有5―6小时的干露时间,藻体经风吹日晒,表面出现一层盐霜,有时几乎成为菜干。坛紫菜失水70%左右,装入食品袋内密封,可1周不死。这都说明紫菜叶状体的耐干露能力是极强的。不同种类和同一种类不同大小的紫菜,其耐干能力差别很大。

在紫菜养殖过程中,一般的情况是出苗期间中低潮位的幼苗生长快,但杂藻繁殖也比较严重,因而影响出苗数量。高潮位因为干露时间长,会影响幼苗的出苗早晚和生长速度,但杂藻繁殖比较少。随着时间的推移,中潮位的杂藻在见苗以后,生长速度加快,低潮位因干露时间不足,杂藻繁生,使紫菜的生长受到威胁,高潮位的紫菜,随着藻体的生长,也逐渐赶上低潮位紫菜生长的速度。时间再向后推移,低潮位的紫菜的生长速度最慢,高潮位的紫菜生长速度比中潮位还要快,但此时已经靠近生长后期。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应根据紫菜生长的各个时期藻体对干露时间的要求,进行潮位调整。

紫菜耐干能力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也有差异,一般刚采苗附着的壳孢子是不耐干的,在太阳光直接照射下1小时就有死亡的可能。随着细胞分裂,当长到1毫米时,则可以耐干数小时。

小苗生长齐全后,每天要注意调节水层,干露时间不少于二小时,增加叶状体光合作用时间,在过密海区中间地带表现出缺肥现象,可适当喷施人尿水或尿素,亩1公斤加水100斤喷施在网帘叶片上,每3天一次连续三次,一般出苗后每天生长速度1厘米为正常,在水温15度左右时每天增长可达4厘米以上。

(2)保质。提高紫菜干品质量,是紫菜增产增收的关键。在管理期间应注意适时收割,一般叶状体长到20公分以上时可收割第一次紫菜,以后每隔7-10天收一次,这样不使叶状体老化,保持藻体细柔,加工后成品多数符合出口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