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菜是怎么养殖的

养殖吧 2023-01-24 14:49 编辑:admin 89阅读

一、紫菜是怎么养殖的

紫菜养殖技术

紫菜养成通常指紫菜的叶状体养殖,即通过采壳孢子苗,下海干出片苗分网,日常管理及采取加工等过程。

养成条件

选择线海或潮间带适宜紫菜养殖的生长,且潮位、水流适宜、营养盐丰富,海水比重适中的滩涂水域放养。

(1)海湾:选择冬季风浪较小、水流畅通、又比较温暖不易结冰的南面海湾为宜。

(2)底质:底质以适合打撅下石,不易损坏养殖器材的即可。

(3)潮位:潮间带丰浮动养殖一般选择在小干潮线附近的潮位平均干露时间1.5-3小时为宜。

(4)水流:紫菜养殖区海水流速每称钟10-30厘米为宜。

(5)营养盐:选择NO3-N和NH4+-N含量高于50毫克/米3海区。

(6)海水比重:最适宜紫菜生长的海水比重是1.018-1.022。

养殖方法

(1)支柱式养殖:通常在适合紫菜生长的潮间带涂上设置成排毛竹,将网帘水平张挂,并可调节帘高度。

(2)丰浮式养殖:将网帘固定在短支腿上,成排架在海滩上,其特点可随潮汐涨落而漂浮。

(3)全浮式养殖:即潮下带养殖方式,通常采用10亩为一个养殖网架,张挂60张网帘,网帘不露出水面。

养殖网帘

养殖网帘采用聚乙烯与维纶混纺编制而成,常用网线规格为70股、90股、110股,网帘规格全浮养殖一般采用1.6×18m,丰浮采用2×2m小帘,也有采用全浮大帘。

采壳孢子苗枣干出出苗枣分网养成枣养殖管理枣分期采收。

三角架出苗

目前全浮动式养殖海上育苗通常采用三角架出苗,即采用小竹竿和方浮等器材。使其支撑露出水面成三角形,网帘在三角两边受光,以达出苗效果。

紫菜养殖无需饵料,紫菜因是藻类,其生长靠吸取自然海域中养份,因而对水瘦海区可采用施肥方法。

冷藏网技术,即将经海上出苗的网帘凉干后入库冷藏,冷冻温度控制在-25℃左右,冷藏温度为-18℃,然后适时下海放养,可达到提高紫菜等品质和防止病害作用,是目前较为采用的养殖技术

二、如何种植紫菜

种植紫菜方法如下:

1、主要包括采壳孢子(又称采苗)、出苗管理及成菜养殖几个工序。壳孢子可在秋季海水下降到一定温度,当坛紫菜贝壳丝状体(27℃以下)和条斑紫菜丝状体(20℃以下)上的壳孢子成熟并开始放散时采集。人工培育的丝状体可在室内或海区进行收集。室内采苗时,将合成纤维或棕绳编制成网帘作为附着基质放于培养池中,使壳孢子自然附着于上;几小时后,将网帘下海张挂。海区采苗时需将网帘和人工培育的丝状体均置于海中预先设放的装置内,使壳孢子自然附于网帘上。因壳孢子放散有日周期性,放散高峰多在上午10~11点之间,因此采苗一般均需在上午进行。此外也可利用自由丝状体采壳孢子。

2、网帘下海到肉眼见苗为出苗期。为了早出壮苗、全苗,须将网帘置于适宜潮位,及时清除杂藻并施肥。到成叶期要合理施肥、防止病害并适时采收。日本采用的冷藏网技术,即在幼苗长到1~3厘米时,将其快速干燥至含水量20%,连同网帘置入-20℃冷库密封保藏数十天至1年后再放回海区继续生长,既有助于避开病害发生期,又可用冷藏网帘替换紫菜质量下降的网帘,使生产的紫菜保持幼嫩。

3、叶状体的养殖按网帘在海区的安置方式可分为半浮动式和全浮动筏式(见藻类养殖),前者适用于浅海滩涂,后者主要用于深海海区。这两种方式现都采用全人工培养丝状体和人工采苗提供苗源,在生产上占主要地位。此外,中国尚有菜坛式养殖法,主要利用天然壳孢子在岩礁上养殖,单位产量高,但受自然条件影响大,生产不稳定。中国利用细胞工程技术将条斑紫菜与坛紫菜的体细胞附着于网帘上培养叶状体也已成功。

参见百度百科:

三、条斑紫菜的条斑紫菜育苗技术要点

1.及时调控温度光强 初期为3000勒克斯,到形成壳孢子囊枝后逐渐降至500勒克斯左右。贝壳丝状体藻丝生长的适宜阶段为从果孢子接种贝壳到育苗池水温达24℃这一阶段。如果接种贝壳早,采苗密度大,出现生长过快的情况,可降低光照强度来抑制藻丝的生长。相反藻丝生长缓慢,可增强育苗室光照,增加洗刷、换水次数促使藻类快速生长。贝壳丝状体后期调控为:生产中膨大细胞开始大量形成的时间为8月下旬-9月初,过早大量形成膨大细胞的贝壳,容易出现未到采苗季节大量放散壳孢子、壳孢子大量放散而附苗不理想的状况。9月上旬仍未形成膨大细胞,则应采取流水催熟措施,适当增强光照,配合勤洗刷、勤换水促使膨大细胞的形成。

2.合理施加营养盐 主要以施氮肥和磷肥为主,辅以少量微量元素及适量二氧化碳。根据不同生长期按一定比例施用硝酸钾和磷酸二氢钾。在果孢子附着、萌发期间不需施肥。第一次洗刷、换水后开始施氮肥5克/米3、磷肥1~2克/米3 ,营养藻丝生长后期施氮肥10~15克/米3 、磷肥2~3克/米3 ,膨大藻丝前期磷肥用量增至10~15克/米3 ,氮肥减至5克/米3 。膨大藻丝后期磷肥用量增至15~20克/米3 ,氮肥减至2克/米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