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潮汐钟?

养殖吧 2023-02-24 11:04 编辑:admin 202阅读

一、什么是潮汐钟?

潮汐是大自然的节律,是海水受到月亮和太阳吸引的结果。不少海洋里的动物在觅食、繁殖等活动中,也有着明显的潮汐节律,体内有一种“潮汐钟”在支配着。

海滩上的小生命,如哈蜊、贻贝和牡蛎等,在涨潮时张开贝壳,捕捉食物吃,而在落潮时把贝壳紧紧地关闭起来。

沙蚕常常躲在泥沙里,或者珊瑚的隙缝中,看来很安逸,却常常遭到小鱼小虾的吞食。沙蚕会杀害蛏子、牡蛎和各种贝类。

沙蚕身体细长扁平,长约10厘米,灰黄色或淡红色。由很多体节构成,每节两侧各有一个疣足,上有刚毛,适于爬行和游泳。生殖季节,每当月圆以后,雌雄沙蚕糜集,浮上海面,以海面当“产床”,由月亮来“接生”。

每当月圆以后几天,成熟了的雌雄沙蚕的尾部饱孕着卵子和精子,沙蚕在海底将自己一分为二――尾部和母体。母体留在珊瑚礁间,尾部浮上水面,在海上产卵、排精。在波涛传送下,尾部完成了生命的繁衍任务后就死去;另一半母体在珊瑚里慢慢长出生殖器官,到第二年再次生殖。成群的受精卵随波逐流地漂浮,慢慢孵化出小沙蚕来。

沙蚕产卵时的情况大都相似,但是产卵的日期在不同的地点有早有晚。马来群岛的沙蚕在3~4月间产卵,吉尔伯特群岛的沙蚕在6~7月间产卵,萨摩亚群岛的沙蚕却在10~11月间。而时间却都是在月圆后几天,潮头最高的傍晚时分。

沙蚕的这种奇妙的节律,形成了一种自然界的壮观:海上漂满沙蚕的受精卵,连海水的颜色也变成一片乳白色了。

我国沿海和美国东部大西洋的许多海滩沙地上,生活着一种神秘的小蟹,它们的习惯同潮汐有关系,因此叫它“招潮”。潮退后,招潮蟹从沙里爬出来,大模大样地在阳光下爬行,潮涨前的10分钟,招潮蟹总是会安全地藏到洞穴里去。

科学家认为,招潮蟹体内有种神秘的“生物钟”在校正时间,它能根据阳光来改变颜色,又能按月亮升落,随潮汐涨退来指挥觅食或休息的时间。

银鱼体形细长、透明,在灿烂的阳光下,闪烁着银白色的光芒。我国常见的有面文鱼和太湖新银鱼。

美国加利福尼亚沿海的一种小银鱼,身体细长,满身银白,长着黑点般的小眼珠。每年3~8月,是小银鱼产卵繁殖时期。海浪将它们冲向海滩,雌小银鱼不断左旋右转,将尾巴钻进沙里产卵。雄鱼赶忙使卵受精,然后等待两星期后,另一次海浪冲来,把孵化出来的小银鱼带回太平洋中去。这种赶浪潮式的交配行动,起了保护后代的作用,使鱼卵能在沙里顺利孵化,小银鱼能按期复归大海。

美国太平洋沿岸,每年5月月圆以后的一次大海潮,海浪把成群的鲈鱼带到海边。当最高潮时海浪到来了,它们大群冲向沙滩上,雌鲈鱼将卵产在沙里,雄鲈鱼急忙将卵受精。鱼卵产在高潮线上的沙滩上,有利于孵化。

有一种叫雀鲷鹭的鸟,生活在离海50公里的地方,它每天飞向海边,时间总是比前一天推迟50分钟,很有规律,这正好同每天潮汐推迟的时间相同,每当潮退后,它们成为海滩上的第一批食客。

二、蜱,怎样繁衍。

蜱属于寄螨目、蜱总科。成虫在躯体背面有壳质化较强的盾板,通称为硬蜱,属硬蜱科;无盾板者,通称为软蜱,属软蜱科。全世界已发现的约800余种,计硬蜱科约700多种,软蜱科约150种,纳蜱科1种。我国已记录的硬蜱科约100种,软蜱科10种。蜱是许多种脊椎动物体表的暂时性寄生虫,是一些人兽共患病的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  该寄生虫极其喜欢皮毛丛密的动物,尤其喜欢黄牛,经常可以再黄牛的脖子下方、四腿内侧发现其身影,多时会聚集成群,并且非常不容易剔除。在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农村极为常见。     被蜱虫叮咬后应急处理措施 如出现发热、叮咬部位发炎破溃及红斑等症状,要及时就诊 .蜱常附着在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一旦发现有蜱已叮咬、钻入皮肤,可用酒精涂在蜱身上,使蜱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尖头镊子取出蜱。不要生拉硬拽,以免拽伤皮肤,或将蜱的头部留在皮肤内。取出后,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并随时观察身体状况,如出现发热、叮咬部位发炎破溃及红斑等症状,要及时就诊,诊断是否患上蜱传疾病,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三、普通鸬鹚的繁殖方式

繁殖期4-6月。通常以对为单位成群在一起营巢,到达繁殖地时对已基本形成。营巢于湖边、河岸或沼泽地中的树上,有时一棵树上有近10个巢,也有在湖边或河边岩石地上或湖心小岛上营巢的。巢由枯枝和水草构成,亦喜欢利用旧巢,到达繁殖地后不久即开始修理旧巢和建筑新巢。每窝产卵3-5枚,淡蓝色或淡绿色,呈卵圆形、钝卵圆形或尖卵圆形,大小为51-70mm×34-49mm,平均65mm×41mm,重42-49g,平均46g。雌雄亲鸟轮流孵卵,孵化期28-30天。雏鸟晚成性,刚孵出时全身赤裸无羽,大约在孵出2周左右,身上才被满绒羽,同时飞羽和尾羽开始长出。雌雄亲鸟共同育雏,雏鸟将嘴伸入亲鸟咽部取食半消化的食物,经过亲鸟约60天的喂养,幼鸟才能飞翔和离巢,3年左右性成熟。

四、黄蟮是怎么繁殖后代的

(一)黄鳝的生物学特性

黄鳝又名鳝鱼,长鱼,黄蟮体圆而细长,体表无鳞,多粘液,各鳍均退化,体背呈黄褐色或青褐色,全身散布不规则黑色斑点或斑纹。

黄鳝栖息于河道、湖泊、沟渠等浅水水域或水稻田里,白天潜居洞穴中,晚上出来觅食。当水温降到10℃左右时即潜入泥中越冬,春季水温上升到10℃以上时,开始活动觅食。15--28℃为摄食和生长的适温,23--28℃时摄食量最大,生长也最快。28℃以上时食量减少,36℃为临界温度。

黄鳝以肉食为主,性贪食,主要食小鱼、小虾、水生昆虫、螺、蚬、蝌蚪、幼蛙。食物缺少时少量摄食水生植物。饥饿时能残食比自身小的黄 缮。

黄鳝的繁殖季节在长江中下游为5—9月.盛期在6--7月。其繁殖较为特殊,生殖腺左侧发达、右侧退化。通常1冬龄体长20厘米左右性即成熟。成熟亲鱼有性逆转现象,个体较小的雌性居多,个体较大的雄性居多。在生殖季节经常可发现雌雄同体现象。黄鳝的怀卵量较少,全长20厘米亲鳝怀卵量200—400粒,全长40厘米的亲鳝怀卵量为400—800粒,个别最高的怀卵量能超过1000粒。鳝卵呈金黄色,无粘性,有油球,卵径为3.5毫米左右,吸水膨胀后可扩大到4.5毫米左右。产卵时亲鳝先吐泡沫,在洞口堆成浮巢,将卵产于泡沫之中。亲鳝有护卵习性,在水温30℃左右时,约经150小时孵出他鱼,经6天左右卵黄囊消失,仔鱼能在水中自由行动,并开始觅食。

(二)养殖技术

1、鳝池建造

鳝池宜选择地势稍高的向阳背风处,要求水源充足,水质良好,利于进水排水的地方。池形可不拘一格,大小根据规模而定.小则几平方米、大则数百平方米.水泥池或土池均可。无论何种鳝池,在建池时均要考虑防逃,注排水方便和易捕捉三个原则。

(1)水泥池

池底用碎石或三合土压实,用砖铺底,池壁用砖筑墙,均用水泥抹面,池深O.8米左右,池壁高出地平面20--30厘米,墙顶设有“厂”形出檐,池底铺泥 20-30厘米,池水保持7--15厘米。在水平处设一排水口,在其对面池壁地平面处设一进水口。进出水口均用铁丝拦住。

(2)土池

选择土质坚硬的地方建池,从地面向下挖4O厘米左右。用挖出的土作埂,埂宽1米,高50厘米左右。埂要层层夯实,池底亦要夯实。池底铺一层油毡,再在池底及四周铺设塑料薄膜,池底上面堆20--30厘米淤泥或有机质土层。池子建成后可在池内种植一些水生植物如水葫芦、慈菇、浮萍等。在四周搭棚遮荫,一般种些攀缘植物如丝瓜、扁豆等。遮荫面积占池面的四分之一即可。

2、养殖

(1)苗种来源

目前人工繁殖尚未普遍开展,养殖苗种来源主要依靠捕捞或购买野生蟮种,或捞取受精卵孵化,或捞取自然界中刚孵出的幼苗。

①捕捞野生鳝种

每年春季水温上升到15℃以上时,越冬的黄鳝纷纷出洞觅食,特别在夏收夏种之际,水稻田中有大量鳝种可供捕捉,一般可采用鳝笼在夜间捕捉,此时市场亦可大量购到鳝种。但必须严格挑选.规格以每千克30--40尾最好。要求体质健壮、体表无伤。

②捞卵、捞苗育种

夏季是野生亲鳝繁殖旺季,大水稻田埂或河沟、湖泊浅滩杂草丛生地方寻找泡沫堆聚的鳝鱼孵化巢。用密眼捞海将鳝卵与泡沫一同捞起,装入水桶内,运回孵化。当水温在25--30℃时经一周即可孵出,然后移入育苗池中培育,先后投喂水蚤、丝蚯蚓、蝇蛆、蚯吲、螺蚬肉、蚌肉等,经精心饲养当年可长到10克左右。翌年可放入成鳝池饲养。

另一种方法是直接捕捞野生鳝苗,在6--7月份水沟中如有水葫芦可先在地上铺一塑料网布,用捞海把水葫芦捞至网上,原来藏在水葫芦根中的鳝苗会自动钻出来,落在网布上,即可收集到鳝苗池培育。还有一种方法是在6--7月间在池塘边或水稻田埂边,做一些小土埂,土埂用一半泥土,一半牛粪拌和而成。这样埂边就会长出许多水蚯蚓,野生鳝苗会集中到小埂里去吃水蚯蚓。此时可用密眼捞海捕捉,然后放入培育池中培育。

③养殖池中自然繁殖

在人工饲养的鳝池内,可设法模拟与自然繁殖相当的环境条件,使其自然繁殖,一般可在养殖池中筑些土埂,宽20厘米,高出水面10--15厘米。埂间距为1米左右,埂上种些水生植物,水中可放些水葫芦。亲鳝就会在小水体中自然繁殖。繁殖出的幼苗最好及时移出,以免在亲鳝饥饿时吞食幼鳝。

(2)鳝种放养

春季用生石灰清塘。一周后换水放养鳝种,鳝种放养规格力求大小一致,一般以每千克30--40尾为好,切忌大小混养,以免相互残食。放养密度视养殖条件和技术水平而定。放养量每平方米80—160尾(2—4千克)为宜。放养前如是市场收购的鳝种可用4%食盐水消毒,以杀灭病菌和寄生虫。这种放养量经一个生长期养殖净产可达5—10千克/平方米。

(3)饲养投喂

鳝鱼放养后3--5天内不必投喂,让其有一个适应过程,此后应投喂鲜活动物性饲料为主体,如蚯蚓、蝇蛆、螺蚬肉、河蚌肉,各种动物下脚,有条件的可投喂鲤鱼配合饲料,黄鳝对饲料选择性较强,一经长期摄食

某种饲料后,很难改变其食性,因此在饲养初期必须做好驯养工作。投喂当地来源广,价格低廉,增肉率高的饲料。投饲量初期约占黄鳝总重量的3--4%,摄食旺季为58%。因为黄鳝觅食多在夜间进行,故放养初期投喂应在傍晚进行,待其逐渐适应后可提早投喂。饲料投在饲料台上,饲料台一般可用聚乙烯网布做成,投喂前要及时清除掉隔天的残饵,以免影响水质。

(4)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主要做好以下几点:

①防止水质恶化

尽管黄鳝耐缺氧能力较强,但要保持其快速生长必须有良好的水质。池水溶氧应保持在2毫克/升以上,由于鳝池水浅,饲料的蛋白质含量高,水质容易败坏变质。当水质恶化时,黄鳝会把头伸出水面呼吸空气,发现这种情况,必须及时加注新水,因此在一般情况下,鳝池每5—7天要换水一次,高温季节要增加换水次数。

②防止黄鳝逃逸

引起黄鳝逃逸的主要原因是连续下雨,池水上涨,黄鳝随溢水外逃。预防方法是不下雨时做好排水工作,其次是排水口栏鱼设施损坏,黄鳝从中潜逃,因此需经常检查排水口拦鱼设施,如有损坏要及时修补好,另外也可能在池壁裂缝逃遁,如发现裂缝,要及时修好。

③度夏和越冬

在炎热的夏季要注意遮荫和降温,其办法是在池中种植水生植物,空间设架种植遮荫攀缘植物,并加注新水,以降低水温。在冬季越冬时要注意防寒保暖,方法是在池中适当加些新土,可将池水排干,但要保持潮湿。在上面覆盖少量稻草或草包,使土温保持在O℃以上,确保安全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