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蜊是常见的海鲜,蛤蜊养殖注意事项有哪些?

养殖吧 2023-01-09 21:32 编辑:admin 243阅读

一、蛤蜊是常见的海鲜,蛤蜊养殖注意事项有哪些?

四方蛤,俗称白蛤,因其四边形壳而得名。它的壳很厚,略呈四边形。两个壳极膨胀。外壳顶部凸出,位于后沿中央,略向前,尖端向前弯曲。贝壳有外皮,顶端为白色,幼体为淡紫色,近腹缘为黄褐色,腹缘常有窄边。生长线明显较粗,形成不均匀的同心环,壳体内表面白色,铰链部分较宽,左壳体有一个分叉的主齿,右壳体有两个呈“八”字形排列的主齿;两个壳的前后齿都是片状的,左壳是单个的,第一个壳有明亮的双片。外韧带小,淡黄色。内韧带大,黄褐色。内收肌标志明显,前收肌标志略小呈椭圆形,后收肌标志略大近圆形,外被标志清晰,接近腹缘。

蛤蜊贝肉可食用、美味且营养丰富。培育四角蛤蜊贝是经济的。1增殖方法。(1)资源保护: 封滩护理,保护苗场;限制捕捞量,轮流采集,禁止人为破坏,有计划地移动和饲养,增加资源量。限制捕捞季节和规格,繁殖期禁止捕捞,捕捞规格长度应在3.5厘米以上。改良基质:在良滩涂布基质,为蛤蜊贝提供良好的附着基,是增加四角蛤蜊生长的重要途径。在幼苗季节,滩涂被整平,以防止洪水冲击和浮泥掩埋。2育种方法。农田的选址和整理应以细砂或泥砂、平坦稳定的海滩, 中低潮区为基础,选址后应整平并剔除,整个农田应采用高度约为0.5米的聚乙烯网围起。

较大的农田要用网隔开,分成几个小区,避免搬家时四角蛤蜊的堆积。放养密度应根据养殖目的和海域条件确定,暂养密度可高一些。一般当壳长2厘米的幼虫投入养殖时,可控制在50070公斤/亩。(3)当出滩,退潮,幼贝均匀散落在沙滩上时,可进行:苗播种。也可以乘船运到预先标记好的滩涂,在涨潮时均匀播种。栽培管理:在栽培期间要防灾、防害、防逃。大风大雨后,检查堵塞情况,如果蛤类因风浪翻滚堆积,及时撤离。养殖区的有害螺、鱼、蟹、鸟等应经常收集或驱赶春季,体长2厘米的幼贝,秋季后可长到3厘米。四角蛤蜊长到3厘米左右可以收割。

首先就得看你选择的地方了,在场地的选择上一般就是选择风浪比较小,并且需要有少量淡水存在的滩涂,在中潮或者低潮的地方最好,地比较平坦,水质没有受到污染的,这样的场所,不管是在培育过程中,还是在后期的管理上都是比较方便的。二、选好地方之后接下来就是把苗种运过来了,运的时候要记住不要带着水运过来,要干着运,因为它比较耐干,但是冬天和夏天还是很不一样的,冬天能活个两三个星期,但是夏天就只能活个两三天,所以在运的时候要有一定的湿度,还有就是温度要控制的比较低,这样才有利于运输。

养殖场地。蛤蜊的养殖产地要选择在潮流畅通,地势平坦,含沙量高的低潮区滩涂地,或者在水质和底质条件好的池塘,养殖产地的交通运输条件一定要好,做好远离工业污染区。滩涂地养殖要将其翻滩改,将翻出的泥沙经过潮水的冲刷和阳光的暴晒后,再整平,在易受潮水冲刷和泥沙覆盖的地区筑堤防洪,防止种苗流失。而池塘养殖则要做好堤坝、水闸整修,在放苗前1月先将池水排干,暴晒底质,做好消毒处理,在排放过滤海水养殖。

第一水质的话是要肥沃的,最好含有丰富的浮游生物,第二水质要清新和水中的氧气要充分,注意弱酸的水质是不适合养蛤蜊的。

二、蛤蜊怎么养?

蛤蜊的养殖产地要选择在潮流畅通,地势平坦,含沙量高的低潮区滩涂地,或者在水质和底质条件好的池塘,养殖产地的交通运输条件一定要好,做好远离工业污染区。滩涂地养殖要将其翻滩改,将翻出的泥沙经过潮水的冲刷和阳光的暴晒后,再整平,在易受潮水冲刷和泥沙覆盖的地区筑堤防洪,防止种苗流失。而池塘养殖则要做好堤坝、水闸整修,在放苗前1月先将池水排干暴晒底质,做好消毒处理,在排放过滤海水养殖。

三、花蛤能淡水养吗?

不能!会死的。。

养花蛤小常识:盐水和海水的成分是不一样的盐水里缺少花蛤需要的东西,活海产要使用专门的海水晶来养,如果盐水可以养的话,那卖海产的每年要省很多钱啦。还有花蛤对咸度也很敏感。还有给你点提示:像早上8点以后的花蛤都不需要再养了,因为基本上它们肚子里没有沙砾了。如果想再养干净点,可以叫卖花蛤的给你点他们泡好的海水来样,还有最好的保鲜方法是,把他们装袋子把袋子扎紧让他们间没有空隙,放冰箱里,可以保鲜2天不坏。

四、花蛤怎么家养

(一) 栖息环境

蛤仔大多栖息在风浪较小的内湾、且有适量淡水注入的中、低潮区,但盐度较高的沿海岛屿和数米深的潮下带,也偶有发现;栖息底质,以含砂量为70%~80%的砂泥滩数量最多。在含砂量很少的泥滩和含泥量极少的砂地或砾石地带,虽也有发现,但数量甚少。

(二) 生活方式

蛤仔是以发达的斧足,挖掘砂泥营穴居生活的。涨潮时,升至滩面,伸出水管进行呼吸、摄食和排泄等活动;干潮后或遇到外界刺激时,则双壳紧闭,或依靠足的伸缩活动,退回穴底,在滩面上留下两个靠得很近的由出、入水管形成的孔。

蛤仔的穴居深度,随其个体大小、底质组成和季节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个体 花蛤

小的、底质较软的或水温较高的季节,穴居较浅;而个体大的、底质较硬的或在寒冷的冬季,则潜入较深。但总的说来,穴居深度一般多在3~15厘米左右。

(三) 对水质的要求

1.水温:蛤仔属于广温性的贝类。在自然海区中,水温在0~36℃范围内,均能适应。当水温为5~35℃时,生长正常,而其中以18~30℃生长最快。蛤仔的适温上限为43℃,当水温升至44℃时,死亡率达50%;当水温升至45℃时,则全部死亡;而当水温下降到0℃时,鳃纤毛停止运动,摄食停止;当水温下降到零下2~3℃时,经3周,死亡率达10%。

2.盐度:蛤仔对海水比重的变化,也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比重为1.004~1.027时,生活正常,而其中以比重为1.015~1.020时生长最好。在河口附近而又没有防洪堤的内湾养殖区,常伴随着山洪暴发而发生蛤仔大量死亡的现象,这不仅是因为海水比重的急剧下降,而且更主要的是洪水带来了大量的泥砂,使海水长时间处于混浊状态,影响了蛤仔的呼吸和摄食的缘故。

3.溶解氧:蛤仔在溶解氧为1毫克/升的海水里,就能正常生活。因此,正常海水的溶解氧含量,都能满足蛤仔的生活需要。但若海水被严重污染,**毫克/升以下达10天左右,就会导致蛤仔死亡。

4.耐干旱能力:生活于潮间带的蛤仔,耐干旱能力较强,耐干出时间与蛤仔个体的大小、气温高低以及是否通风等有关(表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