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胖头鱼吃玉米面吗?这几天发现水中有白鲢死的只有两个,鱼有十二厘米
胖头鱼吃玉米面。
鳙鱼性温驯,不爱跳跃。滤食性,主要吃轮虫、枝角类、桡足类(如剑水蚤)等浮游动物,也吃部分浮游植物(如硅藻和蓝藻类)和人工饲料。从鱼苗到成鱼阶段都是以浮游动物为主食,兼食浮游植物,是典型的浮游生物食性的鱼类,玉米面可以作为鳙鱼的饲料之一。
养殖鳙鱼一般密度较大,水质容易恶化,水中也容易缺氧,死鱼往往是这两个原因。
缺氧
二、花鲢吃饲料吗?
花鲢是吃饲料的。花鲢是典型的滤食性鱼类,主要吃轮虫、枝角类、桡足类(如剑水蚤)等浮游动物,也吃部分浮游植物(如硅藻和蓝藻类)和人工饲料。
花鲢鱼食欲与水温成正比。鲢鱼喜高温,最适宜的水温为23℃~32℃。炎热的夏季,鲢鱼的食欲最为旺盛。
要想养好鲢鱼要先知道花白鲢专用饲料,同时投人畜粪,提高肥力。
扩展资料:
1、饲料
花鲢人工配合饲料粗蛋白含量应在30%以上、脂肪应在4%以上。饲料蛋白原料需要一定比例的动物性蛋白原料和植物性蛋白原料,动物性蛋白原料以鱼粉为佳, 植物性蛋白原料以花生饼为佳。
在饲料加工工艺方面,饲料原料最好采用超微粉碎, 原料经过粉碎后90%可以过80目的筛为佳,这样可以提高花鲢的消化吸收效率和生长速度。
在饲料粒径方面,花鲢饲料分为粉料和膨化浮性饲料,花鲢规格小于100g,可投喂粉料;花鲢规格大于100g,可选择粒径0.3mm的膨化浮性饲料;花鲢规格大于250g,可选择粒径0.5mm的膨化浮性饲料;花鲢规格大于500g,可选择粒径1mm的膨化浮性饲料。
2、投喂
如果花鲢与其它吃食性鱼类混养,为了提高鱼类的摄食效率,建议对花鲢和草鱼进行分区投喂。分区投喂,也称分台投喂。
分区投喂需经驯化才能形成草鱼和花鲢分别在各自的区域吃食的习惯。
首先用草鱼料投喂草鱼半小时后,再投喂花鲢粉料或膨化浮性饲料进行诱食,草鱼投喂区与花鲢投喂区间距在20米以上为好。一般通过7~10天的驯化,即可实现分区投喂。
花鲢的投喂量主要根据水温、浮游动物生物量、放养密度、鱼的摄食情况来调整,正常的花鲢的投饲率建议为0.5%~1.5%。
花鲢为滤食性鱼类,通过不停地过滤池塘水体中的浮游动物和其它饲料进行全天候摄食。考虑到花鲢的摄食方式,同时根据池塘的放养密度,建议增加配合饲料的投喂频率,每天喂4~5次为宜。
花鲢放养密度越高,投喂量也越大。一般推荐混养草鱼、鲫鱼等鱼类的池塘中,花鲢的放养密度在60尾/亩以下,可以少投料或者不投料;花鲢放养密度达到100尾/亩以上,建议加大饲料投喂量,否则会影响其生长速度。
花鲢在水体表层摄食饲料,投料时要注意避免浪费,手撒时,每次投喂的量不要多,投料的速度要慢,每次投喂时间不低于1小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花鲢
花白鲢是虑食性鱼料,不会吃颗粒饲料,混养池塘里的花白鲢在投饵机旁边只是吃投饵机撒出来的粉料,这样可以减少饲料浪费,增加养殖效益!最重要的是花白鲢是用来调节池塘水质的,所以混养池塘套养一定比例的花白鲢是相当重要的(白鲢:花鲢=3:1),切记! 查看原帖>>
绝对吃颗粒料的,好不好,不要想当然。我的黄颡鱼塘里混养的400尾花鲢,投喂2.0毫米的膨化料,站在边上可以清楚地看见,花鲢一张嘴就吸入3~5粒,不见从鳃孔漏出,入肚了。我都后悔了,4元/斤的饲料给花鲢吃,太浪费了。 查看原帖>>
花白鲢是虑食性鱼料,不会吃颗粒饲料,混养池塘里的花白鲢在投饵机旁边只是吃投饵机撒出来的粉料,这样可以减少饲料浪费,增加养殖效益!最重要的是花白鲢是用来调节池塘水质的,所以混养池塘套养一定比例的花白鲢是相当重要的(白鲢:花鲢=3:1),切记!
颗粒饲料也吃,但是成鱼基本上都不喂颗粒饲料! [ts]四川鱼儿 于 2010-9-9 22:37 补充以下内容[/ts] 颗粒饲料也吃,但是成鱼基本上都不喂颗粒饲料! [ts]四川鱼儿 于 2010-9-9 22:37 补充以下内容[/ts] 颗粒饲料也吃,但是成鱼基本上都不喂颗粒饲料! 查看原帖>>
三、用什么制塘鲺饲料
从生物链来说,下一级的生物能支持上一级生物的10%-20%.所以10-20斤饲料可以长一斤鱼.
四、请问,在河里钓鲫鱼,鲤鱼。鲇鱼。用什么饲料钓最好?
香甜饵的制作方法钓鱼的好饵料:
注:河里垂钓,因不同程度地投饲全价颗粒饲料,所以配制饵料时,除香甜原料、促摄物质之外,一般还必须掺对适量鱼粉,方能适其惯常的口味。
鱼类的感觉器官主要有五种: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它们都被鱼儿用于摄食活动。据专家研究,鱼觅食最主要是靠嗅觉。鱼的嗅觉超常敏感,据说比警犬还要强数百倍甚至数千倍,这就是为何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暗夜垂钓,鱼仍会频频咬钩的原因所在。
以鲤鱼为例,鲤鱼不但嗅觉极好,而且味觉也十分发达。它的“探雷器”是由味蕾和某些神经末梢的纺锤细胞组成的,分布在口腔、唇腭、鳃体、触须、鳍条甚至整个体表上,感味能力颇强。除寒冷季节喜觅蚯蚓等高蛋白动物饵食外,一年中绝大部分摄食期内,鲤鱼(尤其池塘鲤鱼)主要觅食醇香的谷类、豆类以及甘甜的薯类等素饵。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世世代代的摄食习惯已使它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条件反射,因此对饵物的香甜气息保持一种特殊的钟爱。古人云:“临渊垂钓,必芳其饵。”“善钓者出鱼于千仞之下,饵香也。”都讲的是这个道理。
循其理,在制作饵料时,自然应以香甜味为好。另外,与喜食浓甜的鲫鱼相比,鲤鱼则喜欢淡淡的香甜饵。当然“浓”和“淡”绝不是以人的感觉为标准的,鱼的嗅觉、味觉比人类强数百上千倍,若人闻过舔过觉得可以,对于鱼来说可能就过于强烈了。有人采用过量的大曲酒和饵,抛饵后鱼星迭起却不咬钩,其道理就在于嗅觉将鱼儿聚来,味觉和嗅觉却使鱼受不了刺激而无法吞饵或吞而复吐,即“嗅酒香而聚,尝酒辣而离”。有人为求其甜,过量掺对食糖、蜂蜜、奶粉、香精之类(以人的口感为标准),往往也会使鱼因难以承受而弃之。
制饵时,适当加些香甜物质会增加诱力,但又不是任何香甜东西都灵验。香甜味物质中,以天然原料为上品,合成香甜物质次之。天然香甜原料中,又以谷、豆、薯类以及其他植物类的天然气味为佳,如炒芝麻粉、蚕豆粉、黄豆粉、麦麸、香油、曲酒、丁香、桂花等。合成原料中,有椰蓉、香草、菠萝、香蕉等香型香精,以及香兰素粉和某些中草药等。这些东西的调配使用要根据不同情况加以区别,做到浓淡适度,气味与适口性相统一,以及诱饵、钓饵有别(诱饵起到将鱼诱来的作用即可,钓饵则使被诱来的鱼产生强烈的吞嗜欲望。这一般要经过钓者反复实验才能取得切实管用的效果)。
日本学者认为,鱼类的摄食过程分为激发期、搜索期、啄咬期和吞咽期等几个主要阶段,真正全面的鱼饵应与鱼类完整的摄食全程“对路”,鱼在引诱剂导引下向食物游动,然后在吸引剂的作用下,滞留在食物源周围,激发剂激发鱼儿开始啄食品尝,最后在促进剂的作用下吞咽并连续摄食。这几个步骤中,最后一步最为重要。于是近几年关于“促摄物质”的研究在我国广泛地开展起来。随之而起的专门从事生产垂钓饵料的新兴产业亦如雨后春笋,方兴未艾。促摄物质主要是由各种氨基酸、核苷酸、维生素、无机盐、有机物等组成。由它们配制而成的“促摄物质”既不香也不甜,是无味的,然而它们却是鱼体内必需的、十分重要的食物成分,鱼儿对它的摄取欲望极为强烈,“鱼咬石头”的实验结果就非常典型地说明了这一问题。毫无疑问,这对“甘芳其饵”的传统认识形成了一种挑战,至少作为一个新的课题需要去诠释、认识和寻找相对应的施钓方略。毫无疑问,在配制饵料时,除香甜之外,还应更全面地顾及其促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