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捕捞的影响,绝大多数鱼都不能够完成它们的整个生命过程而寿终正寝。所以,我们很难知道其生理寿命,只能了解其生态寿命。通常的做法是:根据捕到的某种最大个体(鱼类终生生长,个体越大,年龄也越大)体组织(如鳞片、耳石、鳍条、支鳍骨、鳃盖骨、脊椎骨等)上的年轮来判断其寿命。
一般说来,鱼类的寿命与其个体大小和性成熟年龄有关。鱼体越大,性成熟越晚,寿命就越长。从这个角度讲,世界上最大的鱼——鲸的寿命应最长。可惜,到目前为止,人们对它的寿命一无所知。据报道,生活在里海和黑海里的欧鳇,体重可达1500千克,寿命高于100年;而我国长江里的白鲟,寿命也接近100年。很多小型鱼类,如淡水里的鱼假虎鱼、青鱼将、银鱼,寿命只有一年左右。尽管鱼类的寿命种间差异很大,但绝大多数鱼的寿命集中在2~20年之间,其中又有60%集中在5~20年,能活到30年以上的鱼类不会超过10%,而2年以下的也只有5%。在我国的淡水鱼中,银飘鱼:鳌鲦鱼、红鳍鱼白、铜鱼、黄颡鱼、银鲴、沙鳢的寿命在2~4年之间;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鲫鱼、鲂鱼、翘嘴红鱼白、鳜鱼的寿命多在7~8年,个别可活到10年以上。海水鱼的寿命较短些。
另外,同种鱼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其寿命也有差异。如大黄鱼,在浙江沿海 可活29年,而在福建、广东沿海,通常只有17年的寿命,到了海南东部海域,仅活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