菰和茭白黑粉菌的种间关系(什么叫“雄茭”?什么叫“灰茭”?)

养殖吧 2023-04-26 14:41 编辑:admin 296阅读

一、什么叫“雄茭”?什么叫“灰茭”?

孕茭是由寄主与寄生在其体内的黑粉菌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正常情况下,黑粉菌以菌丝体形式大量繁殖,分泌激素刺激寄主花茎先端膨大成肥嫩的肉质茎,即食用的茭白。茭白植株体内的黑粉菌在秋末冬初形成厚垣孢子,当寄主组织腐烂后,厚垣孢子散布于水中,次年发芽后产生小孢子,萌发后侵入嫩茎,组成新的共生关系。由于黑粉菌侵入的时间、数量、生长速度及茭白植株的生长势、田间管理水平的差异,使茭白植株性状发生变化,茭白与黑粉菌之间的共生平衡被打破,从而产生雄茭和秋茭。

雄茭,也叫强茭,是在茭白分蘖期母茎中黑粉菌菌丝未能同步侵入新生分蘖芽,茭茎不会膨大形成茭白,到夏秋花茎伸长抽薹开花,甚至结实的植株。

灰茭是黑粉菌的菌丝潜育期比正常茭短,在膨大的肉质茎内就过早地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厚垣孢子堆的植株。灰茭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产生的厚垣孢子堆较少,在茭肉横切面出现多个小黑点,但尚能食用,称为弱灰茭或芝麻茭,这种情况在单季茭出现较多;另一种是整个茭肉充满厚垣孢子堆,形成一包黑灰,失去食用价值,称为全灰茭或黑灰茭。灰茭在孕茭的早期就已形成,并非正常茭白晚采收或不采收而引起的。

二、为什么会出现“雄茭”和“灰茭”?

所谓雄茭,即是一种光长叶、不结茭的茭白。和正常植株比较,雄茭植株高大,生长势强,叶长而宽,茎秆圆不膨大,中空。

这是因茭白种性退化而产生,是造成茭白减产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同茭白品种,雄茭的发生率有高低,无锡中介茭产量高、品质好,但易发生雄茭,栽培技术上需严格把好选种关。

所谓灰茭,其植株长势略强于正常茭,叶较宽,色深绿,叶稍发黄,到老熟也不开裂,茭肉较短,切开后可见茭白肉内长满黑点,使洁白肥嫩的茭白肉变成灰色,故名灰茭。

灰茭中的黑点是寄生于茭肉中的黑粉菌形成的孢子。

孢子发生的早迟及多少,一方面和茭白种性有关,同时也和外界环境条件有关。

肥水不足,低温,干旱,生长不良,均可促进孢子的发生。

因此,严格做好选种留种工作,加强肥培管理是抑制灰茭发生的关键。

所谓爬管,即指茭白基部的穗柄太长,影响商品外观。选留不易出现爬管现象的种株是降低爬管发生率的重要措施。

三、菰的历史?

菰,为禾本科稻亚科稻族菰属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别名茭草、菰草、蒿草、扁担草以及神草等。

目前国内菰主要在东北、华南、华北、华中、中南等湖泊沿岸浅水地带呈片状分布;在俄罗斯、韩国以及日本等地区也有分布,故又称东亚菰。

菰在我国古代还有有着辉煌的一段历史,可是到了近当代,菰已经越来越少了,甚至在很多地方完全绝迹。

食用菰米在我国已有3500多年的历史,菰米在古代又被称为是雕胡、雁膳、雕菰等,是我国最早的谷类作物之一,古代的时候与稻、黍、稷、粱以及麦并称为“六谷”。

我国菰米的食用历史能够追溯到遥远的周代,直到西晋初年,菰米都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粮食。

到了唐、宋之后,随着南方的人口激增以及农业的大开发,围湖垦田以及水稻的推广使得菰的分布急剧减少了。目前我国野生菰面临着生境日益丧失的严峻态势,许多原先具有较大的菰生的物量的湖区,如今也已经难寻菰的踪迹。

现在,初秋季节在我国南方地区很受欢迎的一种蔬菜就是茭白,这就是经过驯化菰感染黑粉菌之后膨大而形成的肉质茎,除了作为蔬菜能够供人食用之外,其茎叶还可以作为家畜的饲料以及鱼类的饵料。

四、为什么有的茭白成年后不结茭白?

茭白种植两到三年后就不长茭白了,因为此时植株的部分分蘖和分株生长速度过快,黑粉菌无法进入花茎,花茎得不到黑粉菌菌体分泌的激素刺激,无法膨大和充实,即无法正常的孕茭从而变成雄茭。

想要茭白正常长出茭白,就要选择土层深厚、保水保肥的地块栽种,将株高二十厘米的幼苗栽种到土壤中,注意保持行距七十厘米、株距六十五厘米,此外在定植一周后,追施碳酸氢铵和有机肥,促进幼苗茁壮生长。

五、水笋和茭白有什么区别这些常识要了解?

高笋也叫水笋,他是长在水里的,叶子宽且长,有点象玉米的叶子。水笋即菰(茭白),有些菰因感染上黑粉菌而不抽穗,且植株毫无病象,茎部不断膨大,逐渐形成纺锤形的肉质茎,这就是食用的茭白,别名有很多,如茭瓜、茭笋、菰手、雕胡、高瓜、菰瓜、高笋、篙芭、水笋等。

六、茭白是竹笋吗,茭白和竹笋的区别?

茭白并不是竹笋。虽然茭白有许多与笋有关的别称,如茭(白)笋,高笋,菰笋。但是,(竹)笋指的是竹子的幼芽,而茭白却是一种水生的植物,它是靠黑粉菌刺激而长出来的肉质茎,它的果实也要像笋一样剥出来,但是它们本质上并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