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蛙和牛蛙的区别?

养殖吧 2022-12-04 02:22 编辑:admin 254阅读

一、石蛙和牛蛙的区别?

一、形态不同

1、石蛙:石蛙的背部有长短不一的窄长疣,腹呈淡黄白色,背面无窄长疣。

2、牛蛙:牛蛙的背部粗糙,有细微的肤棱,带有暗褐色斑纹,腹面白色。

二、体形大小不同

成年石蛙的体形比牛蛙牛蛙的体形小。

三、生长环境不同

1、石蛙:石蛙主要生活在海拔600~1500m 近山溪的岩边。

2、牛蛙:牛蛙主要生活在湖泊、池塘内生长有水生植物和由沉积物堆积而成的浅水区。

扩展资料

石蛙的饲养注意点:

1、种蛙池:面积一般为4~10平方米为宜,池高0.8米,池内水深0.1~0.15米,池内水陆面积比为3∶1,并设有栖息的石穴,池底铺有较大的鹅卵石,光线阴暗,湿度保持80%。

2、孵化池:面积1平方米,池高0.5米,水深15~20厘米,水质清新,pH6~8,并含充足的氧气即可。也可以用长椭圆形的大脸盆代替。

3、蝌蚪池:面积3~8平方米,池高0.8米,水深3~10厘米,pH6~7,水陆比2∶1,需遮光饲养,每池饲养一群同样规格的蝌蚪为好。

4、幼蛙池:面积4~6平方米,池高0.8米,水深一般10~15厘米,水陆比2∶1,池内铺设3~5厘米的小石子,筑有石穴,水质好,pH值6~7.5。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牛蛙

百度百科-石蛙

石蛙(Quasipaa spinosa)标准名棘胸蛙,又名石蛤、石鸡、山鸡、石冻、飞鱼、石鳞、石蛤蟆、石虾蟆、石坑蛙、石乱、木槐(川南)等,是两栖纲无尾目蛙科的一种动物。

石蛙体大而粗壮,成蛙体长10―13厘米,个别达15厘米。它的体形近似于黑斑蛙或虎纹蛙,体色各异;如有的石蛙背面呈黑色,黑色背部有白色中线,此外,还有棕黄,暗红、花色等不同的类型,其身体都可分为头、躯干和四肢,颈部不明显。

蛙科(Ranidae,即赤蛙科)动物,学名Rana catesbeiana。独居的水栖蛙,因其叫声大且宏亮酷似牛叫而得名,故名牛蛙,为北美最大的蛙类。

体形与一般蛙相同,但个体较大,雌蛙体长达20厘米,雄蛙18厘米,最大个体可达2千克以上。头部宽扁。口端位,吻端尖圆面钝。眼球外突,分上下两部分,下眼皮上有一个可折绉的瞬膜,可将眼闭合。背部略粗糙,有细微的肤棱。四肢粗壮,前肢短,无蹼。雄性个体第一趾内侧有一明显的灰色瘤状突起。后肢较长大,趾间有蹼。肤色随着生活环境而多变,通常背部及四肢为绿褐色,背部带有暗褐色斑纹;头部及口缘鲜绿色;腹面白色;咽喉下面的颜色随雌雄而异,雌性多为白色、灰色或暗灰色,雄性为金黄色。鸣声很大,远闻如牛叫而得名。

石蛙长在山沟里,大小和田鸡差不多(二两左右),但它的外皮特黑.

牛蛙是外来种,个头大,一个有半斤.

和牛蛙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的瞳孔,石蛙的瞳孔是铜钱状,而牛蛙不是。石蛙100多一斤,牛蛙10几块一斤。。有人卖你石蛙的话认准瞳孔,就不会错了

二、石蛙和牛蛙的区别?

一、形态不同

1、石蛙:石蛙的背部有长短不一的窄长疣,腹呈淡黄白色,背面无窄长疣。

2、牛蛙:牛蛙的背部粗糙,有细微的肤棱,带有暗褐色斑纹,腹面白色。

二、体形大小不同

成年石蛙的体形比牛蛙牛蛙的体形小。

三、生长环境不同

1、石蛙:石蛙主要生活在海拔600~1500m 近山溪的岩边。

2、牛蛙:牛蛙主要生活在湖泊、池塘内生长有水生植物和由沉积物堆积而成的浅水区。

扩展资料

石蛙的饲养注意点:

1、种蛙池:面积一般为4~10平方米为宜,池高0.8米,池内水深0.1~0.15米,池内水陆面积比为3∶1,并设有栖息的石穴,池底铺有较大的鹅卵石,光线阴暗,湿度保持80%。

2、孵化池:面积1平方米,池高0.5米,水深15~20厘米,水质清新,pH6~8,并含充足的氧气即可。也可以用长椭圆形的大脸盆代替。

3、蝌蚪池:面积3~8平方米,池高0.8米,水深3~10厘米,pH6~7,水陆比2∶1,需遮光饲养,每池饲养一群同样规格的蝌蚪为好。

4、幼蛙池:面积4~6平方米,池高0.8米,水深一般10~15厘米,水陆比2∶1,池内铺设3~5厘米的小石子,筑有石穴,水质好,pH值6~7.5。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牛蛙

百度百科-石蛙

三、石蛙养殖

石蛙喜食活动的动物,一般不食死的或不动的食物,在自然状态下,石蛙的食性广泛,除昆虫、蜈蚣、蜘蛛、马陆、蜗牛、螺、蚬、蚯蚓、虾外还捕食蟹、杂鱼、泥鳅、幼蛇和小型鸟类。不同地区的石蛙,由于环境所能提供的饵料不同食性亦有差异。石蛙在自然界中一般吞食量为其体重的9%,有时达到12.8%。

蝌蚪:石蛙蝌蚪有时取食溪边水草或水底的水绵,它们使用角齿啃食,把柔软的植物组织啃下来食用。蝌蚪所啃食的种类有植物性的小环藻、丝藻、水绵、苔藓、硅藻、甲藻、金鱼藻及植物碎屑;动物性有草履虫、纤毛虫、水蚤、轮虫等。有人还发现石蛙蝌蚪以刮起水中石块的附生植物,水域中的浮游生物、落入水中的植物嫩叶或溪中的动物尸体为食。有时还啮食死亡的同类。

成蛙:食物以动物性为主,其中又以昆虫及其幼体占大多数,主要有昆虫、蜈蚣、蜂蛛、马陆、蜗牛、螺蚬、虾、蟹、杂鱼、沙鳅,以及蚯蚓、幼蛇、小型鸟类等。

石蛙是变温动物,没有调节体温和保温能力,其体温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一般来说石蛙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8~26℃,最适温度24~25℃,春秋两季是其活动最频繁、摄食量最大、生长最迅速的季节,4~6月、8~9月是繁殖后代的最好时期,当水温超过30℃,摄食活动减少。当水温降至12℃,蛙代谢很弱,进入冬眠,冬眠时,蛙双眼紧闭,不食不动,靠脂肪体来维持生命活动,对外界刺激不作出反应,冬眠期若水温上升到适宜的温度,蛙就会再出现活动。石蛙成蛙的致死高温在31℃左右,不同季节有所变化。石蛙亦能忍受长期的0℃环境,但水不能结冰,冰封缺氧导致石蛙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