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茵陈和白蒿
茵陈和白蒿不是一种植物,茵陈为菊科、牛至属,白蒿为菊科、蒿属。
在外观上,茵陈和白蒿的区别主要看叶子和花朵。茵陈的叶子很柔软而且皱缩,小裂片呈线形、卵形或是倒披针形。白蒿的下部和中部叶为宽卵形或宽卵圆形,两面长有柔软的短毛。茵陈的花朵呈头状花序,卵球形或接近球形。白蒿的花朵呈头状花序,形状接近半球形或球形。
茵陈经冬不死,春则因陈根而生,故名因陈或茵陈,至夏其苗则变为蒿,故亦称茵陈蒿。中国民间现尚有以米粉作茵陈糕、团的习惯。
茵陈作菜,要采嫩苗,老的药用是茵陈蒿。故有“二月茵陈,五月蒿”的说法。茵陈有两个采收期,春季采的习称“绵茵陈”;秋季采的习称“茵陈蒿”。茵陈入药,有清热利湿的药效。
茵陈
白蒿
扩展资料
白蒿,中药材名。本品为菊科植物大籽蒿的全草。功能主治为:治风寒湿痹,黄疸,热痢,疥癞恶疮。①《本经》:主五藏邪气,风寒湿痹,补中益气,长毛发令黑。疗心悬少食常饥。②孟诜:捣汁去热黄及心痛。叶干为末,夏日暴水痢,以米饮和一匙,空腹服之。又烧灰淋煎治淋沥疾。
本品为菊科植物大籽蒿的全草。
治风寒湿痹,黄疸,热痢,疥癞恶疮。
①《本经》:主五藏邪气,风寒湿痹,补中益气,长毛发令黑。疗心悬少食常饥。
②孟诜:捣汁去热黄及心痛。叶干为末,夏日暴水痢,以米饮和一匙,空腹服之。又烧灰淋煎治淋沥疾。
二年生草本,高50~150厘米。茎被白毛,多分枝。单叶耳生;有柄;2~3回羽状深裂或全裂,终裂片宽线形、线形或近披针形,先端常钝,上面绿色,毛较少,下面灰绿色,密生白毛;茎上部的叶羽状分裂或不分裂;近无柄。
头状花序半球形,径5~7毫米,有梗,下垂,排成圆锥状花序;总苞片密被白毛,最外列者线形,灰黄绿色;小花皆为管状,黄色,表面有腺点,全部结实,花托有毛,毛几与小花等长。瘦果小,狭长倒卵形,具纵纹,黄褐色,长不及1毫米。花期8~9月。果期9~10月。
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取白蒿鲜草2两或干品1两,水煎。分2~3次服,每日1剂,5~7日为一疗程;或制成冲剂及片剂服用。共治100例,显效(3天内达临床治愈)70例,有效(4~7天内达临床治愈)23例,治愈率为93%。
据部分病例观察,服药后体温恢复正常平均1.35天,便次恢复正常2.12天,腹痛消失1.55天,里急后重消失1.68天;大便镜检恢复正常及细菌转阴平均时间分别为3.02天和5.65天。疗效似较黄连、痢特灵、合霉素等为高。冲剂、片剂疗效似较煎剂为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蒿(中药)
二、青蒿 茵陈是同一种植物吗,有没有区别
都属于蒿属,只是青蒿也有别名称为茵陈蒿,但与茵陈蒿略有不同,比如花果期,青蒿为6-9月,茵陈蒿为7-10月,植株高度茵陈蒿略高于青蒿。
参考中国植物志:(青蒿:青蒿)
(茵陈蒿:茵陈蒿)
三、茵陈是白蒿子么?
是。
茵陈,管状花目、菊科、牛至属植物蒿经冬不死,春则因陈根而生,故名因陈或茵陈。至夏其苗则变为蒿,故亦称茵陈蒿。中国民间现尚有以米粉作茵陈糕、团的习惯。茵陈作菜,要采嫩苗,老的药用是茵陈蒿。故有“二月茵陈,五月蒿”的说法。
主要功效
茵陈清热利湿;退黄。主治:黄疸、小便不利、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等。药理学研究有利胆,保护肝功能,解热,抗炎,降血脂,降压,扩冠等作用。
1、茵陈治病人身如金色,不多语言,四肢无力,好眠卧,口吐粘液:茵陈蒿、白藓皮各50克。上二味粗捣筛。每服15克,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温服,日三。(《圣济总录》茵陈汤)
2、茵陈治男子酒疸:茵陈蒿四根,栀子七个,大田螺一个,连壳捣烂,以百沸白酒一大盏,冲汁饮之。(《纲目》)
3、茵陈治阳明病,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瘀热在里,身发黄者。茵陈蒿六两,栀子十四枚(擘),大黄二两(去皮)。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角汁状。(《伤寒论》张仲景茵陈蒿汤)[2]
4、茵陈治发黄,脉沉细迟,肢体逆冷,腰以上自汗:茵陈100克,附子一个作八片,干姜(炮)75克。甘草(炙)一两。上为粗末。分作四贴,水煎服。(《玉机微义》茵陈四逆汤)
5、茵陈治感冒,黄疸,漆疮:茵陈五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6、茵陈治疬疡风病(此病是身上出现斑块,白色成片):茵陈蒿两握,水一斗五升,煮取七升,先以皂荚汤洗,次以此汤洗之,冷更作,隔日一洗,不然,恐痛也。(《崔氏纂要方》)
7、遍身典疸:用茵陈蒿一把,同生姜一块捣烂,每日擦胸前和四肢。
8、眼热红肿:用茵陈蒿、车前子等分,煎汤,以细茶调服数次。
9、大热黄疸:用茵陈切细煮汤服。生食亦可,亦治伤寒头痛、风热痒疟,利小便。此方名茵陈羹。
10、风疾挛急(按:指手足不能自由伸缩):用茵陈蒿一斤、秫米一石、面三斤,和匀照常法酿酒,每日饮服。
11、茵陈治遍身风痒生疥疮:茵陈不计多少,煮浓汁洗之。(《千金方》)
12、茵陈治风瘙瘾胗,皮肤肿痒:茵陈蒿50克,荷叶25克。上二味捣罗为散。每服5克,冷蜜水调下,食后服。(《圣济总录》茵陈蒿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