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耳菌棒是什么做的图片(银耳培养土经过暴晒可以养花吗?)

养殖吧 2023-04-27 10:31 编辑:admin 248阅读

一、银耳培养土经过暴晒可以养花吗?

不可以,因为银耳是菌类,不属于植物,种银耳的土里菌类太多,养花会造成植物根系霉菌太多而腐烂

银耳是比较有营养的菌类蔬菜,并且非常受人们的欢迎,银耳还可以补血养血,所以现栽培银耳的也比较多,但是在栽培银耳的时候,会滋生一些疾病和虫害。现在为了让银耳的产量增加,并且让银耳的质量优质,所以就来学习一下银耳在栽培的过程中怎样防治疾病。

二、菌棒是否属于初级农产品?

不算属于初级农产品,

食用菌是指子实体硕大、可供食用的蕈菌(大型真菌),通称为蘑菇。中国已知的食用菌有350多种,其中多属担子菌亚门,常见的有:香菇、草菇、蘑菇、木耳、银耳、猴头、竹荪、松口蘑(松茸)、口蘑、红菇、灵芝、虫草、松露、白灵菇和牛肝菌等;少数属于子囊菌亚门,其中有:羊肚菌、马鞍菌、块菌等。上述真菌分别生长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生态环境中。

三、湿银耳怎么保存?

1、银耳应在阴凉干燥处储存。泡好后的银耳,吃不完可以沥干水分,用保鲜膜包好放冰箱保存,但时间不要超过3天。

2、真正的新鲜银耳,即刚采摘没有进行加工的银耳含卟啉类光感物质,食用新鲜银耳后,卟啉类光感物质会随血液循环分布到人体表皮细胞中。此时受到太阳照射,就可能引发日光性皮炎,入皮肤红肿、痒痛,出现鲜红色丘疹和水疱。卟啉类光感物质还易被咽喉黏膜吸收,导致咽喉水肿、全身不适、流鼻涕、流眼泪、乏力及呼吸急促等症状。 而正确食用方法是将银耳加工干制,其所含卟啉物质会破坏消失,食后不会发生以上症状。

四、带菌棒的鲜银耳怎么保存?

1、新鲜采摘的鲜银耳,如果不想马上煮来吃的话,稍微把银耳的水份晾干一点点,用保鲜盒或者保鲜袋装好,放到冰箱里进行保鲜,如果冰箱够大的话,整个菌棒都可以放入冰箱,这样就可以存放一个星期左右。

2、或者把新鲜银耳取出来,去根,简单清洗下,切碎然后拧干放回保鲜盒里,放冰箱冷冻,这样做可以保鲜三个月左右。

五、林下菌类种植技术?

林下就是利用水源方便干净的空闲林地,充分利用其遮阴、散射光充足、通风好、温湿度适宜等有利条件生产的一种新型栽培模式。以为例。 1 菌棒的运输和摆放 当菌棒的3个接种点菌丝圈基本成环时,运往林地里摆放。运输时应注意轻拿轻放,不要使菌棒有破口,避免污染,更要注意不要使菌棒折断。

运输途中温度应控制在32 ℃以下,高于35 ℃菌丝停止生长,高于40 ℃超过2 h菌丝将烧死。菌棒运到林下“井”字型码放,每3 d倒垛1次;也可直接平铺于林下地面,每隔几天滚动1次;最好直接上架入棚,不用倒垛、滚动。

此间温度管理适温22 ℃ ~ 26 ℃,要及时掀膜通风降温,中午前后可适当喷水降温,一般要求少量即可。 2 养菌转色 2.1 管理。经过15 ~ 20 d,当白色菌丝基本长满菌棒,菌棒全部转白并有大部分出现瘤状突起,方可进行下一步的扎眼放气,以加快菌丝的生理成熟,一个菌棒可扎100个左右微孔。

此时应注意:菌棒失水多的将孔减小、减少,不使之过分失水。扎眼后,棚内湿度70%左右,温度20 ℃ ~ 22 ℃;12 ℃以下不利转色,大于30 ℃会造成菌丝伤害,此时菌龄已达80 d以上,正处于转色及子实体原基分化形成期。扎眼后5 ~ 7 d,浇水闷棚2 ~ 3 d。

当菌棒内白色菌丝全部长出白色绒毛并吐黄水时,大通风,使白色绒毛倒伏黄水变干,菌棒即转变成棕褐色,转色完成。 2.2 注意问题 2.2.1 高温高湿条件下,链霉菌发生较多应及时用柴油或机油浸蘸,以防止扩散传染。

     2.2.2 只有在白色菌丝长满后才可进行扎眼放气,促进菌丝向生理生长转化,不可过早,否则不利转色。 2.2.3 浇水闷棚的2 ~ 3 d内,不可见大风,否则不利转色。

色度以棕褐色为宜,浅则产量低品质不佳,深则产量低但品质好。 2.2.4 养菌转色期内菌袋内有出小菇现象。 3 脱袋排场 3.1 当整个菌袋内2/3以上转成棕褐色时,可脱袋排场。菌棒于棚内架上交错摆放,菌棒间距10 cm,4个延长米140个菌棒,每延长米35个左右。 3.2 注意事项 3.2.1 转色必须完全,否则不应急于脱袋。 3.2.2 菌棒码放距离不应少于10 cm,否则出菇后由于空间较小,易造成香菇互相挤压,影响产量和品质。 3.2.3 脱袋后,湿度以85% ~ 90%为最好,温度为21 ℃ ~ 35 ℃,适温为21 ℃ ~ 23 ℃,昼夜温差最好在10 ℃左右。 3.2.4 脱袋时可用木棒适当拍打震动加强刺激,有利于子实体形成,加快出菇。 3.2.5 一般第1潮菇不需注水即可出菇,特殊情况如菌棒失水过多,则必须注水方可出菇。 4 出菇前期管理 香菇菌丝达到生理成熟后,突然受到外界环境条件刺激(干湿交替、昼夜温差、外来震动),菌丝开始相互交织,扭结成盘状组织,并不断分化成子实体原基,原基形成的特征是菌膜破裂,不规则的菌丝露出,继而变成浅褐色,从裂口逐渐隆起,隆起部分慢慢增大而分化成菇蕾或从爆裂处直接形成小菇蕾。

此时应注意水分和通气管理,如遇上高温或过于干燥的环境,会致使菇蕾枯萎死亡,此期湿度应控制在85% ~ 90%,温度22 ℃ ~ 28 ℃,此条件下,菇蕾长成成品菇只需3 ~ 4 d,反之则需1周或更长时间。温度在22 ℃ ~ 25 ℃,光线适中,则菌肉厚、菇柄短、色深、质量好,为所谓厚菇;当温度在4 ℃ ~ 8 ℃,湿度50% ~ 60%时,菇顶出现龟壳状裂痕,此菇质量最佳,为所谓花菇。 5 出菇期管理 菌丝分化成小菇蕾后即进入出菇阶段。湿度控制在85% ~ 90%,温度以不高于30 ℃为好,此间早、中、晚各喷水1次;早晚喷水增加湿度,中午喷水降低温度。正常天气情况下,促进出菇,白天基本覆盖,晚上小对流通风,人工制造较大的温湿度差,以利于菇蕾形成长出。出蕾后白天早、中、晚均需通风1次,以利于菌丝呼吸,夜间温度不低于18 ℃则通对流风。 6 采菇 当香菇菌盖直径6 ~ 8 cm,成伞形,菌盖未展平,盖下菌膜开裂为适宜采收期,早则产量低,晚则开伞质量差。菌棒出厂时,一般2 kg左右,每出一潮菇,重量减少1/3 ~ 1/2。所以每潮菇采收完后,需养菌丝15 ~ 20 d,使菌丝休养生息,恢复生长,然后利用注射针进行补水,全生育期补水4 ~ 6次,多的可达8次,第1次注水使菌棒恢复到2 kg,不超过4 kg,以后每注水一次重量均较前一次轻一些。 7 注水管理 夏季第1批注水第3 d开始出菇,第6 d即可采收,采收期3 ~ 5 d,所以第2批注水应较第1批晚注水3 d,即第1批注水3 d后开始注第2批,依此类推,直到全部注完,等最后一批注完后,使第1批注水的正好采收后已养菌20 d左右,随即可进行第2潮菇的生产。以后随着温度的下降,出菇变得缓慢,分批注水可根据实际情况逐渐缩短间隔期,达到均衡上市连续采收。所注水应为无污染的地下水,且水温越低对菌丝刺激越大,越有利于出菇。

六、银耳菌棒能再发芽吗?

这个就需要有食用菌的基座,就没有问题。

七、食用菌困山名词解释?

食用菌困山是指生长在高山或峭壁上的一些野生或栽培的食用菌。这些食用菌因生长环境的独特性,比如空气清新、土壤肥沃、阳光充足等,使得其质量更好,口感更佳,味道更鲜美。下面是食用菌困山中常见的几种:1. 松茸:生长在山林中的松树、杉树等针叶树上,以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口感清香而闻名;2. 猴头菇:其形状呈拳头大小,通常在较为湿润的山区废旧物品上生长,外形特别,食用时味道鲜美、口感爽滑;3. 茶树菇:主要分布在云南、广西等地的高山茶园中,形似伞盖,香气特别浓郁,口感鲜美,营养丰富;4. 芡实菇:生长在湖南、江西等地的山间林木旁,以其肉质鲜嫩、味道鲜美、口感爽滑而备受青睐;5. 蘑菇:是食用菌中广泛被采摘和栽培的品种之一,可生长在山坡、河边等各种环境下,味道鲜美、口感丰富。